PDF下载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陈春惠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学校,529100

摘要: 在全面推行素质化的今天,中小学的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合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可以把各种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唤起人们的情绪共振,展现出音乐的感染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歌唱教育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歌唱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对小学合唱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4.1574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由于音乐专业处于边缘位置,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一直是个难题。高效教学是衡量现代教育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作者将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探讨和剖析有关的问题,并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合唱的效果。

一、合唱音乐的简要解读

合唱是一种以多种不同声部的歌曲进行团体表演的一种艺术,它注重合唱中各成员的声调的一致性,以达到提升美感和强化情感的表现。20世纪出现了一种多声合奏的音乐形式。中国首首合唱作品是李叔同《春游》。其后,许多文化名流也纷纷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如《海韵》《迎冬舞》等。此后,随着《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红色歌谣相继问世,并逐渐形成了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一种重要文艺样式。由此,歌谣音乐逐渐发展为最普遍的、最普遍的音乐形态。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合唱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随着教育部的大力宣传,学校对其进行了高度的关注,使其在学校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美的艺术,其旋律美、声美、情绪美等多方面的美,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声乐技巧的领悟和应用,从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和表达。此外,歌唱艺术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意志,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小学的音乐课本中可以看出,在低龄时,已经有了合唱的赏析和一些单纯的合奏。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唱团的比例逐渐提高。

二、合唱教学问题探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多种主观和主观的制约,在小学合唱课上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音乐合唱的有效性问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对合唱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老师的指导与启发状况对儿童的兴趣、相关能力的掌握和长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在课程中,歌唱艺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然而一些老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锻炼。部分老师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讲解,缺少了对实际教学进行全面指导;有些老师把合唱视为典型的对外表演,而不是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许多合唱作品的吸引力不能被学生所察觉,从而使其丧失了主动的精神。

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很多。首先,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受到重视,缺乏足够的实践和模式,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可供老师参考的知识,使其在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中,很可能会被困在单纯的理论性教育或者单纯的唱歌上。其次,由于许多地区的音乐老师都不是音乐院校的学生,他们对合唱的了解不够透彻,再加上从事数学系的工作,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去专门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由于音乐老师的数量太少,一个老师要承担好几个年级的音乐课,所以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精力。此外,由于学校的音乐课课时较少、父母忽视、考试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得老师对此项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松懈。

(二)学生的底子薄,缺少科学的引导

合唱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它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演唱过程中,要遵循集体的集体精神,要有很强的声调意识,要有一口流利的发音,要有科学性的呼吸,要有正确的发音方式,这些都会对作品的表现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些信息互相作用,常常会产生一种“一触即发”的效应。为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教学,使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其相应的音乐技巧。例如,在呼吸问题上,老师除了要给他们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外,也要让他们平时多做一些深呼吸或者是边跑步边唱歌,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三、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其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要想使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业余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对策。

首先,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学校要做好“一道坎”,挑选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的音乐老师,确保足够的师资力量,制定一套科学的研究与评价体系,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加强对音乐老师的再教育,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新知识和新观念,增强学生对合唱知识的掌握和掌握。同时,学校要转变观念,吸取先进的教育经验,积极进行各类实践与创造,展示当代教师的风采。此外,通过与父母的互动与沟通,增强他们对教育观念的信任,使父母积极配合,积极支持,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它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以促进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

(二)培养基本技能,改革教学方式

合唱技巧的好坏,是衡量合唱成绩的一个关键指标。它既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检验。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堂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指导和实务指导,使课堂上的活动逐渐丧失了其课堂的魅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老师必须对各个歌唱元素的特点与实质进行再一次的探究,并将其与当前的阶段特点相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的目的。

比如,老师们可以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卡通片的歌来培养学生的合唱热情,培养他们的基本功。比如《夏天的阳光》,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掌握相应的旋律,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对合唱团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正确的界定。再比如,老师可以将同学分为不同的团体,让他们在比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潜力。此外,老师们也可以借由加强礼节、道具、逼真的场面来增强学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另外,在培训职业技能方面,也要有创造性地运用。例如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老师就能让学生们从不同的事物中,体验到不同的音调,从而体验到美妙的乐曲。再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给同学们带来节奏性的改变。就拿“清晨的露水”来说,老师唱歌时,可以将双手置于腰部和腹的前方,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必须依靠气息才能发出声音的部位。此外,学生的体态也会对声音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作用,老师们可以通过儿歌、顺口溜等方法来提升孩子们的听觉,使孩子们的身体动作更加的标准,同时也能使他们的声音准确度得到改善。

结语:

总之,在重视学生素质的前提下,音乐作为小学的一项重要课程,其教育意义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新时期,教师要担负起教育任务,要加强对合唱的认识,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和合唱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庆红.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戏剧之家,2020 (2): 166.

[2]金莹.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9 (22): 87.

[3]季湘芸.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探讨[J].北方音乐,2020 (3): 193, 195.

[4]朱磊.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途径[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 (2): 230.

[5]汤立霞.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 .戏剧之家,2020 (12): 156,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