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实践探析

刘项丹

浙江省宁海县城中小学,浙江宁海,315600

摘要: 小学中高年级声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将根据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并研究怎样做好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以提升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民族情感
DOI:10.12721/ccn.2023.1570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孩子接触到的网络事物将会越来越多,一些不良的东西也开始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攻击,在此重要阶段,孩子的审美观念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对于这种情况,要依据实际,创新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情感的培养方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道德[1]。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唱技能,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小学生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小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时期,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音乐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国家对于民族情感培育十分关注,认为民族情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的价值观会阻碍小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将会被一些不良的价值所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民族文化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摒弃错误的观念,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二)提示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选取一些带有民族文化情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情感,引导他们真实的接触和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审美感受。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材中,都会涉及很多民族情感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民族情感,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有效手段,去使学生感受作品中丰富情感的意蕴,这样就会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民族情感的实践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状况并不乐观。从一般教学内容中去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心是歌曲的演唱,当涉及民族音乐作品时,教师会给学生讲解民族文化知识,但是知识内容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的理解,这会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不能够掌握,会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民族情感也难以得到培养[2]。其次,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民族情感的讲解程度并不够,并且在课堂上会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很少从情感的方面来重视学生的思想,这样就不能使民族音乐作品影响和感染学生,会导致学生的音乐体验感并不强烈,这不利于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音乐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情感体验,促进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

三、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培养的要求

民族情感是音乐作品的驱动力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体会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月亮姐姐快下来》这首歌曲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去体会,并且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讲解,比如是欢乐的还是幸福的,然后再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去描述歌词的情感,帮助学生对歌曲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要通过作品的曲调和旋律去表达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学生的情感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内涵,理解歌曲真正的意义,并且对作品进行赏析,提升审美素养。其次,教师可以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想象,并且结合生活体验去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因为小学生的情感积累比较少,所以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为学生感知音乐内涵创造良好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来进行教学安排,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二)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能因为学生小就不给他们讲解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和价值,而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理解不同民族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要深度挖掘音乐的内涵与价值,在课堂上加强文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其次,教师也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并且结合音乐作品的背景,去感受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音乐与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果音乐脱离文化,则将会失去它的价值,教师一定要重视民族情感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法来把音乐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掌握。

(三)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另外,音乐教育能够借助音乐创造来进行标准化的检验,音乐这门课程更注重学生音乐创造水平的提升,这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展开一些音乐创造活动,增强学生音乐素质的训练[3]。首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歌曲旋律的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节奏感,培养音乐兴趣。其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创编歌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最后,可以让学生跟随自己的音调去进行肢体活动,结合自己的活动来表达对于民族音乐作品的情感,以此来增强对于民族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四、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培养的途径

在小学生民族情感培养的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思维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和领悟能力。音乐的意义就是教师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去进行歌词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受。其次,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音乐教学游戏,增强音乐课堂的活跃度,促进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一)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在选取音乐教材的内容时,要结合时代精神的内涵,让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对于音乐文化意蕴的理解程度,为有效提升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助力。其次,要合理择取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作品,使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不仅要引入民族特色,还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有效地吸收音乐教学的知识,拓宽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范围,并且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重视对于民族音乐的体验,促进高民族情感的培养。

(二)合理构建教学情境

要想做好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要循序渐进,通过积累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民族情感的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在音乐活动中注重民族情感的传递,比如可以举办一些民族音乐讲座和学习民族音乐小组等。其次,在家庭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学习民族歌曲;在社会方面,要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广泛宣传,引导学生进行民乐学习,为学生培养民族情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将音乐与影片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观看音乐相关录像,使学生在录像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唱词和旋律,学生们会在美妙的旋律下屏气凝神,既品味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也促进了民族情感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选用具有引导意义的音乐影片,以进行对民族情感的培育,这种方法可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以此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音乐的节奏与歌词都是作家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时,要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不应该只是进行片面的欣赏,因此,在进行学生民族情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探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愉悦和美妙,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4]

(四)灵活应用教学手段

要想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教育,使他们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不仅要利用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解,还要灵活地应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体悟和主观表达。例如,在进行《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民族歌曲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一些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知识比赛,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并且从中感受丰富的民族情感。

五、结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选择合理的教材,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在各种教学情境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水平,从而积累丰富的民族知识。总之,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让民族情感的丰富内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实现民族情感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2(24):138-140.

[2]袁玉峰.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家长,2022(12):135-137.

[3]汤雅铭.“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9):44-47.

[4]刘美君.小学音乐教学中文化与情感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21(3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