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唐纲奇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

摘要: 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的地位也愈发突显,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课堂氛围不热烈,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与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有所背驰。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特点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其趣味性和灵活性,并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更多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取得了长足性进展,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教学水平有了可视性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仍需要转变。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属于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性,推理性的数学知识有效整合,改变了枯燥的传统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生活化教育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一、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以及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能力

很多老师具有保守性的教学思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会根据教材及教学方案将自身的学习方法或思路传递给学生,同时也不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成长特点。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化的学习思路,注重生活实例引导,为学生进行有效知识指引,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生活经验深入了解更多数学知识,且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都具有积极性意义,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生活化教育更能突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1]。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教学,因此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很多学生感觉数学较为枯燥,同时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没有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基于生活实例,向学生进行信息传递,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实践性魅力,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真正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同时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爱玩爱闹的年纪,新奇性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以及数学实践能力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同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长久以往不仅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同时也可能对数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知,初中教学应遵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为学生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而且数学教育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及认知。生活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更加注重数学学习的体验感,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披上了生活知识的外衣,很多知识不再是单调性或枯燥性的,强调老师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也开启了数学魅力的大门,更容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2]。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而老师则作为学生的教育引导者,为学生规划好明晰的学习思路。首先,老师要在思想上将学生作为课堂的重点和中心,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次,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反应,对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不断优化和调整,当学生出现思想困境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运用方式进行引导,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自主完成探索。

(二)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虽然有了更多的自主认知能力,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周围氛围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中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注重抽象化思维向具象化思维的转变,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估鼓励老师要与学生一同探索问题,并适时对其进行引导。

(三)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内容导入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育,老师往往直奔主题,忽略了导学阶段的教学作用,生活教学方法鼓励老师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注重从生活角度进行切入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建议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生活情境,给学生创造符合其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从中提炼出数学的核心内容。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视觉差异展示出“平行线”,并询问学生两条线是否会在某一点相交,并让学生给出判定依据,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两条线是否平行的根据,然后老师为学生进行定义总结,最终导入其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3]。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很多老师误认为教学任务仅局限于课堂的时间段内,其实这种想法片面且错误,当老师在课堂为学生讲解完知识后,教学活动却不应止步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老师应为学生精心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探索,防止课堂记忆“流失”。传统的课堂作业往往都是采用题海战术,这样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作业可以适当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将生活中食物语数学知识结合,或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注重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枯燥的初中课堂氛围,根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教育规划。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利用生活实力进行教学导入,在课后阶段布置生活化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光昕.谈如何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J].才智,2020,(1):48.

[2]吴佰贵.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框架[J].考试周刊,2020,(29):69-70.

[3]李耀忠.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