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井威

昌图县长发镇中心小学,112500

摘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
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I:10.12721/ccn.2024.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跳会几个舞蹈?学会的一些音乐常识,而是通过学习的音乐作品,感受它是思考如何打动我们?如何体现它内在的生命力?如何融合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思想的内涵等等。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很久以前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音乐课的期盼有多大,对音乐课的失望有多大。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音乐,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不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听学练唱”教学形式,不能有效契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的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此外,部分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不能与学生开展积极互动交流,也不利于课堂氛围改善。与此同时,很多小学音乐教学中忽视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我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传承下来很多蕴含着无尽魅力的民族音乐文化,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并教授学生欣赏、学习并传承发扬民族音乐知识,而不是一味教授西方音乐文化,忽略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无法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成效。

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二)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三)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四)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1.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人有了感情之后,才会去歌唱,而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之时,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可先范唱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老师配以旋律范读歌词,并依词而问,使学生明白了歌曲的主题、意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让他们揣摩体会歌词的韵律、歌曲的意境和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读出轻快的语调、轻柔的语气,最后再配以歌曲旋律,让那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结合。使学生读出情、读出韵、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沉浸其间,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我们的老师可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所蕴含的美。

2.注重培养学生自由表达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小学低段的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老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才能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3.游戏贯穿课堂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入、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在课堂中,老师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给学生新颖的感受,抓住孩子的心理,应用多种课堂小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进步了学习乐谱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获取了音乐知识与技能。总之,许多优秀的、成功的音乐课,都是在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产生的。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根本技能;然后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再有就是不断地更新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改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宗旨,学生在音乐课中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我们的音乐课也一定会变成他们心中神圣的殿堂。

参考文献:

[1]丘杭梅.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J].北方音乐,2020(2):125-126.

[2]李鑫鑫.浅议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1(42):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