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魏林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150001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保障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培养。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4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式,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前,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旋律或歌词。并提出问题:“大家想听哪位同学唱一首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歌唱比赛。通过比赛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唱歌技巧的掌握水平。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如可以用“拍手歌”这一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玩偶、小风车等。学生在唱歌时,小玩偶和风车都会随着节奏摇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分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学习和竞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小组竞争机制,如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全班分为不同的两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由两组中成绩最好的一组为“领唱者”。教师可以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

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高效学习,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问学生或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景情境中,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唱歌曲等方式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音乐难点。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有效的合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进而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欢乐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要合作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动作和表情。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将歌曲演唱完后,大家互相倾听、评价与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还能够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创作音乐作品、开展音乐创作比赛、进行音乐小组表演等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五、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课堂的合理渗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将美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了解歌曲创作时所体现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从而在音乐课堂中将美育渗透到学生内心之中。通过教师对音乐教材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对于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不足之处,从而增强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得更大,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音乐学科,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学生评价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表演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小蜜蜂》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演水平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利用一根线条进行表演。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对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及时创新学生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采取多元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实效。同时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等情况,创新评价方式。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符合小学音乐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减负增效,实现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之梦——对中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体系的理论畅想[J].孙治国.北方音乐,2020(21)

[2]减烦琐,增实效——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J].申怡.北方音乐,2019(12)

[4]到大自然中去──农村小学室外音乐教学的尝试[J].王杜娟,孙超.中国音乐教育,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