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唱游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以身体为工具,以舞蹈为表现形式,通过集体、自主、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乐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动中锻炼身体和意志、在唱中提升情感和修养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唱游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唱游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火车跑得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场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挑选出一些学生,并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火车司机、乘客、警报员以及其他的角色。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准备好道具。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司机”、“警报员”、“乘客”以及其他的角色。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游戏活动,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都穿上警服,在游戏活动中使用不同的道具进行表演,完成之后由教师进行评定。教师也可以挑选出一些表演最优秀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利用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摇篮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与其他歌曲进行对比,例如:“为什么《摇篮曲》是一首摇篮曲,而其他歌曲都是流行歌曲?”“《摇篮曲》是一首世界名曲,它表达了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和担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歌曲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歌曲的欣赏能力。并且通过问题导入这种方式,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交流机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并逐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利用歌曲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歌曲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海娃变油娃》时,教师可以采用歌曲导入法,在播放视频片段的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娃是怎么变成油娃的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海娃是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牛,他从大海里被一群油娃救出来后,又把油娃变成了鱼。”
学生们的回答既形象生动,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段视频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技巧的相关教学,并利用“海娃变油娃”这个故事展开一系列课堂互动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歌曲导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开展唱游课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歌曲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唱游课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十个小印第安人》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作为教学导入。该歌曲是根据印第安民族音乐改编而成的,其旋律欢快活泼、节奏感强,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教师在进行唱游教学时,可以将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导入,让学生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印第安人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教师还可以利用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进行音乐律动,让学生进行跳舞的方式演唱歌曲中的旋律,从而强化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唱游课教学活动的理解。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唱游课教学活动中来。
五、利用故事导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内容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为何会去砸缸,通过视频中的故事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充分了解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表现出的热情、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故事导入音乐,利用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于这首作品内容的理解,来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聆听歌曲过程中感受到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形象。
六、通过情境导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美
情境导入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创新情境导入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教师要在课堂开始时播放歌曲音频,通过歌曲中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落雨大》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落雨大》这首歌曲的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通过视频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导入视频画面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落雨大》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并且向学生介绍“江南”“小桥流水”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域文化,提高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导入歌曲片段时,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词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为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小学音乐唱游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能够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课教学[J].莫莎琳.学周刊,2016(26)
[2]试论小学音乐“以唱导游,以游助唱”式课堂结构[J].王萍.戏剧之家,2015(08)
[3]以音乐唱游丰富小学生音乐体验的实践探索[J].应敏雅.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4)
[4]关于唱游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王春山.教育教学论坛,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