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正安县耕地质量及改良建议

韩秋珍 罗光琼 沈鑫 冉瑞丹 邓世刚

正安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得出正安县耕地5个等级的面积,得出中低产田土面积占89.98%。正安县中低产田土中主要有坡地梯改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及渍涝潜育型,针对不同的中低产田土类型提出不同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耕地质量;建议
DOI:10.12721/ccn.2021.1570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耕地分级及质量情况

(一)耕地分类

 针对正安县的耕地资源特点,采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剖面构型、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pH、速效钾、有效磷、耕层质地、有机质、成土母质、抗旱能力、地形部位、≥10℃积温共12个评价因子, 建立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将全县耕地共划分为5个等级。正安县耕地总面积为73337.10公顷,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得出:一级地面积为249.95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0.34%;二级地面积为7096.25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68%;三级地面积为31028.59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2.31%;四级地面积为30767.37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1.95%;五级地面积为4194.94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72%。中低产田土面积占89.98%。

(二)各级耕地养分情况

1.一级地有机质含量在23.50-41.19g/kg之间,平均为32.42g/kg,全氮含量在1.69-2.49g/kg之间,平均为2.02g/kg,有效磷含量在5.83-18.93mg/kg之间,平均值为14.91mg/kg,有效磷的含量不足;速效钾含量在103.63-183.74mg/kg之间,平均值为140.45mg/kg,速效钾的含量中等;有效硼含量在0.15-0.35mg/kg之间,平均值为0.26mg/kg,有效硼的含量严重缺乏,一级耕地分布在安场。

2.二级地有机质含量在18.47-40.17g/kg之间,平均为28.83g/kg;全氮含量在1.27-2.41g/kg之间,平均为1.86g/k;有效磷含量在3.20-29.76mg/kg之间,平均值为13.62mg/kg,有效钾含量在97.07-200.31mg/kg之间,平均值为138.92mg/kg,速效钾的含量较低;有效硼含量在0.15-0.42mg/kg之间,平均值为0.21mg/kg,有效硼的含量缺乏。

3.三级地有机质含量在16.88-42.76g/kg之间,平均为26.11g/kg,含量中等;全氮含量在1.15-2.42g/kg之间,平均为1.75g/kg,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在3.28-42.91mg/kg之间,平均值为14.57mg/kg,含量不足;速效钾含量在93-263.33mg/kg之间,平均值为150.11mg/kg,含量中等;有效硼含量在0.14-0.75mg/kg之间,平均值为0.24mg/kg,含量较低。

4.四级地有机质含量在16.81-43.44g/kg g/kg之间,平均值为26.75g/kg,含量中等;全氮含量在1.12-2.78g/kg之间,平均为1.72g/kg,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在4.16-43.35mg/kg之间,平均值为14.82mg/kg,含量不足;速效钾含量在92.60-282.61mg/kg之间,平均值为163.09mg/kg,含量中;有效硼含量低,含量在0.13-0.75mg/kg之间,平均值0.18mg/kg,有效硼含量处于较差水平。

 5.五级地有机质含量在18.65-38.61g/kg 之间,平均值为26.43g/kg,含量中等;全氮含量在1.16-234g/kg之间,平均为1.70g/kg,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在3.84-37.04mg/kg之间,平均值为13.83mg/kg,含低等;速效钾含量在95.33-275.05mg/kg之间,平均值为167.73mg/kg,含量中等,有效硼含量低,含量在0.13-0.74mg/kg之间,平均0.17mg/kg;有效硼含量处于较差水平。
(三)、土壤PH情况

全县耕地土壤多为酸性土,PH小于5.5的酸性土壤面积为2166.72公顷,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2.95%。PH5.5-6.5的土壤的面积为49758.09公顷,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67.85%,PH6.5-7.5中性土壤的面积为20596.92公顷,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28.09%,PH大于7.5的微碱性土壤的面积为815.37公顷,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1.11%。酸性土占70.8%,中性、碱性土占29.2%,土壤pH为中性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正安县北部的安场镇、东部的格林镇、中部的凤仪镇、和溪镇以及南部的土坪镇。

(四)土壤容重:2020年测试110个耕层土壤容重在1.06-1.29 g/cm3,平均值1.21 g/cm3。

(五)耕地重金属含量情况

根据国家二级耕地标准得出,正安110个代表性土壤样品检测情况看,重金属超标的镉只占0.03%,砷只占0.03%,铬、铅及汞全部没有超标。

二、中低产田土类型及改良措施

正安县中低产田主要有五种类型:即坡地梯改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及渍涝潜育型。针对正安县中低产田特点,采取综合改良措施,提高耕地地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 ,提升中产田 ,兼顾低产田”的思路,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标准粮田建设。通过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抗旱防涝、保护生态、提高效率、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通过改良培肥地力,逐步遏制粮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生态恶化的趋势;通过粮田质量监控,科学维护标准粮田,保证其发挥长远的效益,对不同的类型展开不同的改良措施。

坡地梯改型土壤改良:坡改梯型土壤指通过修筑梯田等田间水保工程加以改良治理的坡耕地。该类型土壤以中度侵蚀为主,灌溉条件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灌溉能力差,地面坡度大,耕作层及熟化层薄,自然植被稀少,多年来广种薄收,经济效益低下。采取标准粮田建设措施包括:一是利用大型、中型机械或小型机具修筑水平或坡式梯土;二是增厚土层或耕作熟化层。高标准:土层厚度>100cm,耕作熟化层厚度>25cm;一般标准:土层厚度>80cm,耕作熟化厚度>20cm;低标准:土层厚度>50cm,耕作层厚度>15cm;三是提高耕地植被覆盖率,林、灌、草、作物植被占地>80%。四是加强耕地培肥,3年内深耕1-2次,加深耕层3-5cm,实行绿肥、粮油、粮豆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五是施用硫酸亚铁50kg/亩,连续三年,使土壤熟化,土地结构改良。

2.灌溉改良型土壤改良

灌溉改良型土壤指有一定灌溉基础条件,但目前尚不完善或不能完全满足灌溉,可通过完善灌溉系统或节水灌溉加以改良利用的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气候条件造成的降水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均,又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地形、土壤性状等方面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等。改良利用与标准粮田建设措施包括:一是水资源开发及灌溉调蓄工程,已有灌溉条件的,采取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一年一熟保浇3-4次以上,一年两熟保浇4-6次以上,用水保证率>90%;没有灌溉条件的,积极开发水资源,大力发展集水补灌或小泉大水调蓄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行土地平整,使耕地平整度适应农田水利灌溉条件的要求;三是加强耕地培肥,种植苜蓿、豆类等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

3、渍涝潜育型土壤改良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米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氧化还原电位(Eh)<200毫伏,并出现因Fe2+、Mn2+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腐泥层、青泥层、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这样造成土壤中的养分转化慢,土壤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质的矿化受到抑制,有效养分较缺乏,土壤出现渍涝,严重地出现次生土壤潜育化。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垄作、畦作,提高田间土壤的排水能力;在强降雨多发的区域,需要常备排水泵,或者开沟排水,以解除渍涝。对于潜育型水稻土,适当改土地种植方式为稻田—养殖系统,或者开发耐渍水稻品种,因地制宜的应对渍涝的措施。

瘠薄培肥型土壤的改良:指其受气候、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干旱、无水源、高寒及施肥不足坡薄地)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低、结构不良、土体薄等因素。改良措施:一是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旱作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达到培肥改土的目的;二是建设田林路配套工程;三是加深耕作层,3年内深耕1-2次加深厚度5厘米左右;四是用养地结合,可以采取蔬菜-绿肥,或者绿肥净作,将绿肥在营养富集时期还田;五是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障碍层次型土壤改良:其是指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的耕地。主要有砂漏、黏隔、铁盘、漂洗型、青隔型存在,土壤剖面构型存在着严重缺陷,土地利用价值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改良利用与标准粮田建设措施包括:一是根据障碍层部位因地制宜采取掺砂、掺黏等客土改良措施,逐步消除不良障碍层;二是进行土地平整,起高垫低,使田面坡度<3°;三是加深耕层厚度,使耕层厚度>20cm;四是加强耕地培肥,种植苜蓿、豆类等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五是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耕地抗旱能力。

三、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治理修复

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对于重金属元素超标的部分中低产田土,采取安全利用措施,采取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节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对于安全利用措施效果不佳的部分,选择VIP综合治理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