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欣

虎林市实验高级中学,158400

摘要: 高中阶段对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来说都是压力巨大的。在这最为紧张、枯燥的备战时期,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忽视音乐、体育和美术课堂,认为这些所谓的“素养教育”是在浪费时间。更有部分学校为了挤压学习时间,高中三年陆续取消了音体美课堂。研究表明,高中开设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可以更好地刺激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为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音乐老师要根据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堂。
关键词: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高中音乐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核心素养是党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引导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加入核心素养关键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科具体化。目前一些地区新课程标准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学生的核心艺术素养培养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高中音乐课堂核心艺术素养培养现状

高中音乐课程承担实施美育的重要责任,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教育指导性文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音乐学科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对学生音乐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目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认识缺乏深刻性与系统性,培养艺术核心素养成效存在功利性,核心艺术素养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表现为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忽视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很大成就,但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实施新课标面临诸多阻力,在音乐教学中存在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师能力要求很高,在高中音乐教师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高中音乐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调查发现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单一,音乐鉴赏教学对作品艺术性等方面未做出解读,很多学生不喜欢教师传统授课方法,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特点,大部分学生不懂基本音乐常识,教师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音乐教学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音乐学习观念错误,音乐教师缺乏培训机会等。应试教育下学校领导和家长片面认为升学率是衡量教育的唯一因素,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学习意识。

二、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强化传统文化,丰富课程内容

很多高中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忽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难主动自觉地学习音乐知识。要求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结合传统艺术,引入更多的时尚元素,让传统与现代结合,让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体验音乐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强化传统文化,丰富课程内容,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高中音乐课堂,除了教材上固定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将“民族艺术”引入课堂,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的同时,让学生以民族经典艺术为核心,把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演绎出新时代的特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比如高中音乐课上很多曲目引入了古筝、二胡、长笛等乐器弹奏的基本方法。同一首曲目在用钢琴、小提琴演奏,和用古筝、二胡演奏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曲目产生的背景文化,介绍乐器自身的特色、发声特点,引导学生在演奏、听奏的过程中对西洋乐器、传统乐器进行感受和对比,既开阔了眼界、思路,也让学生对音乐有了丰富的认识。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上,让学生接触更多,获得更多,体验更多,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更为牢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将来学生走进大学、踏入社会,会更好地把传统文化带到更为广阔的、绚烂的舞台。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老师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以及学生的音乐基础。目前很多流行音乐、民俗音乐、网络歌曲充斥着大街小巷,充斥着校园,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和眼球。更有很多网络歌曲对民族传统进行所谓的翻唱、翻新,完全背离了原创者的初心。这些歌曲创作过程往往较为粗糙,歌词内容粗俗,旋律简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没有促进作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选择适当的音乐教材,筑起最后的防线,为学生引入优雅、优美、高品质的音乐旋律,将传统音乐的魅力呈现给学生,对美化学生心灵,净化校园文化,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中阶段课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音乐老师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夯实基础,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打造高效、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为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老师要进行系统备课,从片段导入、合作演唱,到音乐风格、曲式结构、艺术价值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每一首曲目表达的音乐情感。例如在开展《红梅赞》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歌词精彩,曲调优美,真正做到了歌有其魂,调有其根。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歌剧《江姐》、了解小说《红岩》,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在与敌人斗争中展示的力量,从歌曲中回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歌曲要像鸟儿一样在广阔的天空飞翔,必须要借助翅膀。这个翅膀就是曲调。《红梅赞》的词,是规整的词,曲也是方整结构的曲。通过师生合作演唱,通过对比歌剧和歌曲的风格,感受中华民族傲雪凌霜的红梅意象,将审美与艺术完美结合,落到实处。老师和学生一起对《红梅赞》这样的经典歌曲进行演绎,探讨其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同,让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紧张,音乐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艺术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老师要在课堂上丰富教学活动,改变固有的教学形式,建立现代教学风格,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接受能力,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创造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晓庆.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

[2]蔡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