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瑶族山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梁雪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530800

摘要: 瑶族山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音乐韵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赋予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之一,瑶族山歌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强化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本文将从非遗角度出发,重点探究瑶族山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关键词: 非遗;山歌;小学音乐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瑶族山歌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极具表现力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非遗瑶族山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提升他们对音乐素养的认识,促进学生们多项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拓展的机会。

一、瑶族山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瑶族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瑶族山歌作为广西自治区的代表性传统文化,于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瑶族山歌的认可和保护,也彰显了瑶族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从非遗角度看,瑶族山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既是地方文化的责任,也是国家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瑶族山歌的传统演唱形式及其语言、音乐等方面的特征,不仅反映了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且包含了宝贵的历史与社会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美学价值。因此,保护和弘扬瑶族山歌,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承非遗文化,更重要的是推动我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引领着新时代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有效展示。

(二)提高学生音乐嗜好和审美情趣

小学是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形成时期的关键阶段,而瑶族山歌则是一种自然真挚、节奏鲜明、律动优美的音乐形式。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瑶族山歌以适当的方式引入课堂,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并启迪他们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与音乐追求。如安排小学合唱团演唱瑶族山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包含的瑶族文化元素和精髓之处,从而进一步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山歌蕴含着丰富的瑶族文化信息和历史内涵。在小学阶段,通过向学生介绍瑶族山歌的演变、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增进对我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与欣赏,同时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瑶族山歌音乐节奏舒缓、旋律清新的特点,对于学生提高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瑶族山歌元素可以利用其特殊的音乐语言、声音效果和演唱方法,培养学生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并通过表演瑶族山歌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艺术的快乐和乐趣。

(五)推进本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挥

将瑶族山歌引入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助于推进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它也便于吸收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优秀元素,促进各地不同类型、不同民族及其特色音乐文化资料和音乐艺术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长期推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路。

二、瑶族山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瑶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瑶族山歌是他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瑶族山歌作为一种优秀的音乐资源,进行多种应用和运用。下面将结合实例,分享一些瑶族山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首生动有趣的瑶族山歌来激发学生对瑶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例如,著名的瑶族山歌《母亲教我走》,这首歌曲以瑶族语演唱,传达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厚的亲情感受。在教学时,老师可以介绍瑶族文化并播放这首歌曲,然后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感受,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情感。

(二)加深音乐韵律理解

瑶族山歌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韵律著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唱和鼓掌来体验这种节奏感和节奏变化。例如《担水不易》这首瑶族山歌,其节奏明快而有规律,非常适合进行乐器演奏伴奏。老师可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或口碑等起拍子,然后由老师示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跟唱并通过演唱过程中对旋律和韵律的感知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三)提高听力和表演能力

在瑶族社区中,山歌是集体的聚会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种集体表演的元素融入到山歌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进行合唱的实践演练,同时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例如,可以选择《桂林山水甲天下》任不同的角色,如“主唱”、“副唱”和“和声”。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些表现细节和指导。

(四)促进文化多元融合

瑶族山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瑶族山歌,引导学生了解并且欣赏民族音乐的多样化和美好。同时可以将瑶族山歌与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相结合,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听一首海南梁祝戏的配乐,然后请学生借鉴瑶族山歌演唱技巧,比对两种音乐风格之间的异同,以此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品味。

(五)创新教学方式

瑶族山歌和传统的西洋音乐和中国古典音乐有所不同,这种多样性的特点也提醒我们应该更为创新地设计教学任务和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数字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山歌的调弹模拟,并让学生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演唱;另外,还可以结合音乐视频录制,组织各级合唱团队,在校内举办瑶族山歌作品展览之类的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六)促进跨学科融合

瑶族山歌涉及的主题广泛,内容涉及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这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机会,可以将山歌顺畅地与其他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进行关联。例如,在绘画课上让学生尝试采用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手法来描绘山歌所唱述的图景或场景;在社会科学课上介绍山歌反映的民俗、民风等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现象。

(七)展示评估成果

作为一种非常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瑶族山歌不仅有其特殊的魅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表达意图、展示成果和进行评估的能力。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编排的山歌编曲,并邀请其他班级、家长和公众参与评选和观摩。一旦展示成功,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可以在集体展示的过程中促进班级和家庭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瑶族山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并在演唱和表演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耳、嗓、手、足等多方面的技能和协调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瑶族山歌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和美育观念方面的作用。

参考论文:

[1]林加.中小学“非遗进校园”教育实践目标体系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01):28-35.

[2]刘世军,余峻.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为例[J].时代教育,2020(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