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来,海洋经济的转型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实现加快。现阶段的很多沿海城市正在致力于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举措,依托沿海区域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地理区位条件来拓展海洋产业的现有发展范围。大连市具体在培育形成战略性以及主导性的当地新兴产业过程中,最根本的产业转型促进路径应当集中于高新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运用新兴产业技术来提供海洋战略性当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动力。由此可见,转变与发展大连市当地的传统产业形式,主要应当建立在培植新兴战略性与主导性产业的保障基础上。
一、大连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大连市在当前时期的产业经济全面转型的推动影响下,当地产业部门正在着眼于积极培植战略性的海洋新兴产业。大连市长期秉持“向海发展”与“靠海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总体发展思路,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建立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例如在2022年度,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上实现15.7%的产业增幅比例,其中海洋新兴产业生产总值大约占据全省该领域生产总值的45%。近些年以来,大连市正在积极推动建成高新科技的新兴产业重点示范园区,集中体现在海洋生物的制药产业、保健性海洋功能类产品加工与制造产业、海上风能发电的新型能源产业等。并且当地综合利用海水资源的总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1]。
例如,海上风电产业本身具有清洁能源发电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依靠自动化的风电转化装置予以实施。海上风电产业主要建立在海上风能提供发电可持续使用能源的保障前提下,采取专业化的风电转化技术实现形式,据此达到了创造良好风力发电产业效能的目标。大连市目前针对海上风力发电的常见实现形式主要分成近海发电、潮间带发电与深海发电,各种海上发电的实践方案都具有大规模的风电能源开发优势[2]。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实现思路相比于传统形式的风力发电模式而言,其更加体现为大范围开发、水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减少土地使用消耗、较长的发电设施运行使用期限等优势特征。
现阶段颁行实施的《海上风电开发与建设管理细则》《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范条例都致力于海上风电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宗旨实现,构建形成精细化以及规范化的海上风力发电创新产业运行模式。我国自从全面施行“十二五”规划中的清洁发电能源产业规划方案以来,大连市的海上风力发电产业就开始致力于实现稳步地深入发展。截至目前,大连市总体上已经拥有了2.5*1000000千瓦左右的海上风电可供使用能源,充分显示出非常广阔的海上风电产业转型发展前景。此外,当地正在侧重于鼓励发展海洋资源为主导的保健食品加工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海水资源的综合转化利用产业等,上述产业领域的企业经济产值目前也在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
二、大连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前存在困境
(一)新兴产业呈现较小的现有发展规模
战略性的新兴海洋产业由于存在较晚的起步发展点,进而在客观上造成了海洋新兴产业目前整体具有较小的产业规模特征[3]。具有较晚起步时间点的可再生海洋清洁能源利用产业、海上风能发电的新能源产业等有待实现产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完善。新兴行业领域的海洋产业主要存在较为突出的分散分布特征,投产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多数企业局限在相对较小的企业经营规模。并且,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科技能力用于必要支撑的新兴产业普遍具有频繁波动的经济产值特征,未能实现更为稳定的企业经营生产利润[4]。
(二)缺失良好的产业竞争地位
现阶段的政府产业部门正在侧重于提供新兴战略产业的财政扶持、企业税收优惠、产业政策支撑等多个层面的发展保障手段,旨在全面扶持大连市的当地新兴产业获得战略性的稳步发展[5]。然而从总体角度加以分析,可见当地战略性的新兴海洋产业目前并未占据优势的行业竞争地位,其中关键性的根源因素就在于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普遍存在相对薄弱的研发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扩大竞争规模的实力等。海洋新兴产业目前所在的市场发展环境仍然存在恶性竞争的隐患因素,导致新兴产业很难促进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效果。某些新兴产业存在独立性与分散性的企业发展现状,相关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程度更好的协作分工关系。某些新兴产业存在交叉管理、多头监管的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缺陷,未能体现出扶持新兴技术产业的协调统筹机制重要保障作用。
(三)亟待强化产业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构成了战略性的大连市新兴海洋产业重要发展动力,新兴产业范围内的企业技术人员只有建立起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保障平台,那么战略性的当地海洋产业才能得以平稳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海洋产业实现全面创新转型的情况下,大连市当地现有的多数企业仍然比较依赖于核心产业技术要素的引进,新兴海洋产业范围内的企业未能建立起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完整产业链条。例如在大连市目前重点培育发展的船舶高新技术工业、海洋工程的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中,上述产业整体上仍缺少配套性的自主研发工业生产设备,企业制造与出产的规模化产品存在相对较低的市场认可程度。
三、大连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路径措施
(一)合理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及领域
大连市的产业管理部门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环境下,应当运用宏观把控的实践思路来制定并施行产业发展的推动战略。通过设计与完善专项性的新兴海洋产业扶持发展规划,应当可以实现在源头上带动新兴产业实现稳步转型的目标[6]。为此,大连市需要重点针对当地战略性的可再生海洋能源利用产业、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海洋工程的新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型保健食品的研发产业等提供更大力度的产业发展过程扶持。对于总体性的产业发展格局应当进行合理完善的确定,同时还需要采用专业性的监测与统计技术手段,判断当地现有新兴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特征。
拓展新兴产业的现有发展领域与规模,基本思路就是要提供新兴产业范围内的企业物质基础资源,持续巩固新兴行业企业的现有物质基础。应当侧重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小微企业扶持,通过建立海洋战略产业的示范园区形式来鼓励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研发创新。应当健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顶层制度规范设计,合理改进针对上述产业的扶持保障规范,明晰海洋战略产业的宏观发展布局、产业核心技术的主攻方向、关键性的产业转型目标等因素。
(二)完善产业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
大连市新兴的海洋产业实现长期性的平稳发展,主要是依靠于区域市场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并且不能够忽视了自然生态资源的平衡利用。完善区域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当重视建立形成更加透明公开与平等的良好竞争氛围,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类型企业积极融入海洋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应当密切重视新兴产业全面转型中的人才供给保障,确保优质的人才资源能够持续投入到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过程。政府产业部门有必要积极推动建立形成高级技术人才的海洋科技研发技术团队,合理运用激励人才与培训人才的专项措施。
大连市的涉海管理行政机构之间必须强化相互配合与职能协调,防止表现为交叉管理的行政监管职能实施缺陷[7]。应当重视建立起协同运行模式下的产业发展资源保障机制,健全当地新兴海洋产业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宏观层面的产业指导政策应当得到必要的改进,紧密结合发展当地海洋产业的市场内在需求因素。应当结合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特征,促使企业收获到更好的经营效益。对于企业拓展国际产品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应当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鼓励具备良好技术研发核心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到国际市场领域,占据优势的国际品牌竞争地位。
(三)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保障以及协同创新机制
海洋新兴产业如果要促进达到战略性的产业转型目标,则不能忽视了健全核心产业技术的协同研发与运行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大连市的产业管理机构需要全面建立形成创新科技研发的企业战略联盟体系,尽快促进建成一体化的产学研运行保障体系。对于协同创新性质的技术研发项目应当给予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企业税收优惠扶持,引导新兴技术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到产业关键技术的协同研发过程,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实践效率。
大连市海洋新兴产业的长效发展过程,必须充分依靠于产业管理监督的部门机构密切协同。当地的产业管理监督部门通过采取专业化的产业发展评估保障措施,那么对于新兴战略产业所在的整体运行环境状况能够给予客观地把握了解,据此实现了产业发展科学评估目的。通过全方位地开发海洋清洁生态能源,应当能够在根本上支撑实现全方位的海洋新兴产业和谐运行发展,切实有效维护了良好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核心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支撑技术应当致力于开展深层次的自主研发,逐步突破对域外引进技术的过度依赖。大连市在当前时期必须重点针对新兴产业链条结构进行更大力度的调整优化,建立形成完整程度较高的海洋新兴产业结构体系。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发展海洋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普遍融入于大连市的各个行业经济发展,客观上起到全面带动当地产业实现稳步创新发展的目标。然而目前从总体上加以判断分析,可见大连市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主要存在着较小的发展规模现状,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仍然较为薄弱。在此前提下,大连市有必要侧重于健全海洋战略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确保为当地的新兴技术产业营造出更加公正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地产业部门需要运用产业发展的因地制宜扶持保障措施,积极拓展海洋新兴产业的领域范围。
参考文献:
[1]普专欣,于登玺. 大连市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06):46-48.
[2]于登玺. 大连市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10):77-81.
[3]邵龙馥. 关于大连市加快盘活闲置楼宇支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J].辽宁经济,2023(10):10-14.
[4]王泽宇,李秦. 大连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J].海洋经济,2023,13(05):1-11.
[5]边小涵.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环境与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探究——以大连市为例 [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05):62-66.
[6]单福彬,程金阳. 海洋运动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路径探索——对大连海洋运动休闲产业的调查与分析 [J].河池学院学报,2023,43(04):76-83.
[7]李强,张云霞. 辽宁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北方经济,2021(10):54-57.
作者简介:李飞(1973-),男,辽宁辽阳人,硕士,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