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措施

葛芳芳

滁州市解放小学,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音乐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音乐也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科目。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给予足够的关注,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学品质,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音乐;优化措施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的课程标准纲要提出了要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小学音乐。但是,传统教法的弊端,使得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学生也难以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对此,在“新课标”提出之际,音乐教师应主动跟上时代的脚步,建立健全音乐课程的教学体系,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孕育学生的“摇篮”。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合适的音乐学习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他们所处的小学阶段的音乐世界中。教师的积极指导将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一种高效的课堂交互方式,让学生在与小学音乐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展开自己的思维,从而最终建立起一种可以发挥作用的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音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教育的音乐素养水平。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渗透创作背景

任何一个有深度的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与其特定的背景相关。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在追本溯源中体会隐含在音乐作品之下的情感。对此,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前,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自主查找,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共享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从背景出发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旋律,从而增强对美的感知。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时,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先请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查找本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创建学习小组,请学生在组内与他人共享收集的资料,从而了解更多与创作背景有关的信息。如本首歌曲是著名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表达了他本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本首乐曲中创作者以修辞的语言描绘了我国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变换,并通过拟人化的手段,呈现了人民群众对香港的无限眷恋。透过对这些创作背景的了解与学习,在聆听歌曲时,学生能进一步想象出作品的意境,从而感受歌曲中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师要将每一个音乐作品当作是有丰富成长经历的叙事者,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生成背景,能够让学生更加亲近音乐作品,从而透过音乐作品本身,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品味其中的旋律、意蕴。

(二)优化活动形式

艺术表现包含艺术活动中的联想、想象,有效的艺术表现能够增强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作品中的美。“新课标”倡导学生基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音乐作品,从而在与情境融为一体中提升欣赏的质量。对此,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聆听乐曲后,教师可请学生以乐器演奏、情境还原、合唱等方式表现音乐作品,以便学生通过表现的过程,深刻理解音乐之美。例如,在《铃儿响叮当》这一课中,学生可以透过合唱、演奏乐器等方式,欣赏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先设计“这首乐曲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请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色、节奏,使学生初步体会和声的美感;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唱,提高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把握质量;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促使学生在合唱中体会歌曲的意境,感知合唱的美感;最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使用竖笛进行演奏,让学生透过演奏的过程完整地感知音乐的形象。透过学生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欣赏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促使学生在调整合唱方式、乐器演奏方式中更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教师要主动将乐器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通过合唱、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乐曲的表现,可让学生深入体会各种常用符号、记号的应用效果,从而在自主呈现音乐作品中深深唤醒情感反应,实现对美的表现。

(三)创设真实的音乐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建音乐情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作用。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只有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或是教师示唱,学生模唱。这是由于在小学这个年龄,学生很容易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会感觉到音乐课堂上的乏味,从而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的教育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材料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划船、水面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歌曲所描绘的场景。同时,教师可以配以轻柔的旋律,让学生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歌曲的氛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情境中来。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划船动作的模仿,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划船的场景,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内涵。

三、结语

“新课标”的提出意味着音乐教学迎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做好音乐课程的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用。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音乐课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与音乐教学内容相联系,建立一个与音乐课程相联系的教学环境,积极结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优化调整,打造更灵动多变、更富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获得全面发展之余,真正地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1]徐晗.试论新课标下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2023,(19):121-123.

[2]陈琳.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3,(2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