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州筝乐及《寒鸦戏水》概述
(一)潮州筝乐
潮州筝乐是中国南派筝最重要的门户之一,也是潮州音乐百花园的灿烂一朵。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域的潮州筝是以潮汕地区特有的曲调风格和演奏特点为创作方向,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特点。其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烈、有着幽雅、清丽而又古朴的特色,与北派那种性格粗豪、雄浑而又具有旷达的气概构成了一个光鲜的对照。潮州人说话更平和、更安静、更典雅。潮州筝乐按滑的起伏发展变化十分细腻且惟妙惟肖,特别需要强调学生左手的“以韵补声”,以达到弦音袅袅的美妙生活意境。
(二)调式特点
传统的潮州音乐用“二四谱”记谱,使用“二三四五六”(即为简谱的 56123)记录音高。“二四谱” 是一种古老的记谱形式,以潮州方言为唱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二四谱逐渐被工尺谱、 简谱代替。二四谱的精华之处在于——“以音生韵”“以韵带声”,这一特点也正是潮州筝乐、弦诗乐的精髓所在。早期的传统潮州古筝是由十六根钢丝弦制作而成,音域为三个八度,按照传统五度相生律音阶排列。钢丝筝音色较为明亮,可以极好的体现出传统音乐委婉之韵味、清亮之音色的特点,有着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完美效果。
潮州筝乐共分硬套、软套、反线、活五调四种类型。其中,乐曲 《寒鸦戏水》便是潮州弦诗《软套》中最富中国诗意的一首乐曲。在这些调式中,没有“fa”“si” 的记音符号,“fa”、“si” 是经过左手的按音发声,处理起来是十分灵活的。“重三六”是在“轻三六” 的基础上,將mi 和 la 按变成微升fa和做微降 si;“轻三重六”调是在“六”字mi 的音高上按成微升“fa”,但“三”字1a 的音高保持不变;“活五调”是在re 上,根据乐曲的要求左手进行反复揉弦,让“五”音活起来,但按弦不能过于生硬,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活五调了;“反线调” 则是在轻六调的基础上,“以凡为宫”,即下移五度,但在弹奏时依然以原调进行读谱,只需在弹奏时着重突出 “ fa” 的色彩音。
《寒鸦戏水》中的“重三六”调式音阶是潮州等乐中最为特殊的调式,它是以57124的音阶顺序组成的旋律,演奏时需格外注意微升 fa 和微降si的运用,左手重按 “三六” 两个音,注意按滑要连续不断,颤音需力度均匀,以彰显典雅、婉约柔和的性格。潮州筝乐细腻委婉,这些调式也正好体现了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色。理解和学习潮州语言对我们学习潮州音乐有着很大帮助。潮州筝曲的调式有重三六、轻三六、重三轻六、活五等,各调及各调式音阶分别为:
(三)板式特点
《寒鸦戏水》是一个更模范的六十八板曲调,结构分为头板、拷拍和三板。第一段(1-68 小节)是头板 4/4 拍,音乐悠扬,慢而不散,加入了大量装饰性的花音技法和左手独特的点颤手法。第二段拷拍(68-136小节) 1/4 拍,出现了拷拍这种特殊的变奏手法,“拷拍”大部分采用后半拍演奏,用大跳音程来描写寒鸦击打水面的场景,给人以俏皮、活泼的感觉,旋律从缓慢、悠扬变得轻巧、跳动,由中速至慢起渐快。第三段(137-170 小节)为三板 1/4 拍,速度略快,乐曲最后在热烈激昂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潮州筝曲采用的是由慢逐渐发展加快的变奏方式手法,除了拷拍,其他用于三板都保持在六十八板。但头板和拷拍的主旋律音符保持不变,不同之处在于速度和时间值的交化。通过节奏类型的变化,使旋律变得丰富当彩、唯美悠长。头板速度缓慢平稳,紧凑和谐,速度略快。三板是前两板的高度浓缩,在演奏速度也增长较快。《寒鸦戏水》就是根据其调式和板式特点,在加入左手的做韵处理,旋律较为悠长灵动,情感的表达也是细腻至极。
二、《寒鸦戏水》演奏技巧分析
(一)以“韵”补声的左手——点颤
潮州筝乐中采用点颤的左手技法,曲谱中所有二八节奏的后半段节拍需要立即点按后松动琴弦回到原来的位置。演奏时需注意使用左右手的协调与配合,左手用学会手臂的力量带动手腕进行按弦,右手弹后左手做韵,达到“以韵补声”的视听效果。快速的点按要求我们对潮州音乐的特点有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见谱例1)。
谱例1:
学习点颤时不仅仅是对作品有着形而上的理解,更需要我们从美感上升到理性。我们该如弹奏这小小的“点颤”,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应通过聆听和观赏,在音乐学习中找到点颤的音色效果,乐曲所描写的是寒鸦在水面上的怡然自得的情景,应表现出一种俊俏活泼的感觉。所以在弹奏 “点颤”的技法时,要注意左手按弦的位置,离等码十厘米左右,快速按弦,瞬间改变音高,像V字一样,按到下方的大二度或小三度,快速回到初始音,用手腕控制左手重心。这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的美,使得音乐产生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性的意境之美——“宁静致远”之美。如中国传统美学中,从来不是都是为了追求作为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弦外之音” 的美妙生活意境,努力突破言、象的有限性,追求意的无限性,从而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美妙境界。如果你想演奏好音乐,准确理解音乐的意境,你可以用现代技术来记录和检查音乐,并思考演奏过程中的优缺点。
很多学习者将“点颤”与“颤音”区分不开,“点颤”既不能过多按弦,又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减少韵味,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需要演奏者多加练习。
(二)变音的音准问题
变音“fa”和“si” 的运用是这首潮州等曲《寒鸦戏水》《重六调)的独特所在,对演奏者亦是挑战,其中“fa” 和“si”的处理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做微升“fa”和微降 “si”的揉弦,在处理上注重特性音 “fa”和si”的揉弦,“fa” 颤弦的力量为重颤,“si” 颤弦的力量略微轻一些,从而突出 “重六调”的特点。揉弦时运用手臂的自然重力与腕部的力量共同带动指尖的力量,还应注意左手揉弦的一致性和连费性,以达到音连而韵不断的音色效果。但有时会因为我们左手的力度和幅度不一致,导致在练习过程中句与句音高不一致的问题。
音感是塑造音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培养好音感的基础上,才谈的上音的塑造。音感是一切音乐听觉训练的最高目标的最终目的。只有长期聆听音乐、讲求高质量的唱——奏训练,才能培养起好的音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多唱谱,边唱边弹奏,这样首先可以帮助我们对音淮有了更好把握,又能更好处理拷拍中慢起渐快部分。
(三)拷拍的节奏把握
潮州筝曲是以潮州本士音乐为基础的。拷拍慢起渐快的速度如果使用节拍器,会使得音乐处理过于生硬,应当在弹奏中加入边弹边唱这一环节。第二段“拷拍”段落,以及三板部分,速度正在逐步推进,所以练习要保证快速和慢速的结合训练,既需要音准又需要速度,可以使用节拍器练习,从慢开始,用40的速度分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系数,如果只追求速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见谱例2)。
谱例2:
大部分演奏者对于谱面的处理是很好的,但音乐的连贯性和流动性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演奏的较为生硬。这就需要演奏者多听多唱,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学习传统等曲之前,一定要先做好预习工作,阅读相关文献并整理乐曲的演奏特点。
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学习古筝就是“口传”,用二四谱或工尺谱记谱,艺人会根据自我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不同,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加工润色,我们很难在谱面中找到即兴处理的地方。但如今多媒体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与聆听名家的演奏视频和音频进行学习与研究。作为一名表演者,不能拿到谱子就直接演奏,应当让大脑有绘画感和想象空间,先进行一次内心体验,然后然练模仿弹奏或背诵音乐,再在逐句练习的基础上,深刻记忆、强化训练。涉及左手做韵和加花处理,需要我们向民间艺人、高校教师请教学习。如果只通过谱面的表现,声音就会非常僵硬,缺乏魅力,要使大脑对音乐记忆、形象记忆有深刻的理解,使画面发挥出更生动的形象。正如中国音乐是视听语言艺术的结合,先以审美直觉的直观性与直接性去体会到了艺术所带来的强大魅力,在通过加入我们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感受进行审美再创造的特点,最终使主体可以把握到作品最内在、最深刻的艺术教育意蕴。
三、《寒鸦戏水》音乐风格特点
(一)语调之美
《寒鸦戏水》具有清新、优美,旋律有节奏,风格轻盈、与众不同,韵味跌容起伏等音乐特点。乐曲音色轻快、乐音悠长、曲目段落分明。经过我们左手揉、按、滑、颤交替发展变化的于法,勾勒出一幅寒鸦在水面上悠然闲适、相互嬉戏玩闹的美丽画卷,也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美好生活的憧憬。
潮州音乐与潮州人的风俗、生活环境、诺言特色等都有者许许多多的联系。潮州位手广东省的平原地区,物资丰富,且无过多的历史争端,因此潮州人的生活节奏较为缓慢、性格细腻温婉。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使得潮州人的日常交流比其他地区 更加活跃和自由。潮州筝乐的演奏艺术手法进行更为复杂繁多,最有发展独特的是按滑交替,听起来就像潮汕人的语调一般婉转动人。潮州古筝音乐(fa、si)中,多向邻近音移动,旋律婉转悠扬、相对稳定,变调常在二度至三度之间滑动。
(二)偏音之美
如果从潮州筝曲的调式、板式和偏音(fa、si)这三方面分析的话,有着很多戏曲性较强的元素,如陕西地区的秦腔。尽管潮筝和秦筝有着各自的差异性,但其中蕴藏的戏曲文化元素的融人,丝毫没能动摇潮州筝乐本身独特的韵味,反而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潮州语言及其中包含的戏曲文化风格是学好潮州筝曲的重要基础。从戏剧演变中流传下水的传统音乐占据多数,这也是赵玉斋先生经常在教学中提到:“要经常去听各种民间戏剧和学习当地语言文化才能演奏出传统风格的音乐,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前期学习传统筝曲,就是“模仿”,多听、多看、多问、多记,注重的是韵、律的把握。要真正学好传统音乐,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音乐的地域语言特点,达到音韵并茂的音乐效果。
(三)技艺之美
在潮州筝乐的传统演奏中,右手的大、中、食三指的使用非常谨慎,通常以勾托抹托为基本指法。在古等的演奏中,忌用 “逆指”,因为节奏更快,滑音更多,音调更密集,未了避免演奏失误出现错音,我们更需要用正确的指法曲演奏音乐。
花指和止音这些学生演奏技法方面也是我们潮州筝乐演奏时常用的。花指的主要作用是在古等学习演奏中为乐曲添姿增彩。止音是右手在弹奏时右手马上压住弦来控制住琴弦消除余音振幅。演奏潮州音乐时,左右手分工十分明确,右手负责旋律,左手负责韵律。只有双手无瑕疵的配合,才能达到音韵并茂的演奏效果。潮州筝乐的技法丰富细腻,才使其作品有着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
纵观大部分传统筝曲都为单旋律声部,但与现代等曲的单旋律截然不同,传统筝曲虽谱面所呈现的是单旋律线条,但在演奏过程中左手却丝毫不简单。一般而言,在右手演奏后左手必定会加入揉、按、颤、滑等技法来增添色彩,通过按滑的起伏变化产生出珠圆玉润音乐效果。
任何一个筝派的传播与成长,都离不开中国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地区文化的差异,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面貌。具有派郁的南方语言色彩和闽南地区的人文音乐,民间戏曲相互融合,在演奏风格上继承了传统笋曲活泼优美、优美委婉的特点。
《寒鸦戏水》曲风活泼生动同时流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其音韵委婉、清脆靓丽,加上显著的民族特色风格与调式使其成为广首欢迎的乐曲之一,更使世界的音乐殿堂逐渐有了潮州等乐的一席之地。在提倡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既要求同存异,寻找精神与音乐的“公分母”,增进认同与亲切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交流和交融,并扩大我们的眼界。加深我们的境界,达到兼收并蓄的效果;同时也需要求同存异,尽量发挥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和特长,在现代筝乐盛行的今天,想要让传统筝乐在复杂的文化和社会中脱颖而出,形成各式各样的风格,我们应该兼收并蓄,不忽视淡化传统筝乐,才能够让传统筝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