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趣味导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刘小霞

娄底市第五完全小学,417000

摘要: 小学生因各自家庭情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对音乐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同学来说其课堂深入程度、掌握程度各有所异。因此,在音乐课中正确的牵引和导入是必不可少的。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当堂课程的“第一印象”,也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导入;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3.1571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导入”是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而“导入”则是需要一定“方法”的,这不仅关系到“导入”的成功,也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整体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热衷于趣味性、娱乐性的东西,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趣味导入,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今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状况

(一)未曾重视音乐课程

部分教师都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升学率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更注重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的培养,而大部分的教师都不重视音乐的教学。由于音乐教育并非应试需要,这导致其常常沦为一门“可有可无”的附属学科,教得好那是锦上添花,教得不好那也无伤大雅。而正因为音乐课程属于这样一门“附属”课程,因此教师可以任意更换辅修课程,从而进一步压缩了学生的音乐教育时间。综合来说,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把学生的文化成绩表现放在第一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在此情况下,教师对于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音乐素质难以有效形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未曾重视

在第一点的影响下,小学阶段音乐学科的师资建设也是一个尤为明显的问题。就目前来说,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音乐师资存在“跨学科顶岗”的情况,音乐教师往往未曾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因此其对于“如何教好音乐”“为什么要教音乐”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而在此情况下,音乐课堂往往只是照本宣科,课堂导入更是无从谈起。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兴趣的对策

(一)故事导入

小学生正是三观形成的起步时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趣味性的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学习。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创造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比如,在教授爱国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名爱国英雄的故事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这首歌的创作历史当作导入素材,用故事化的形式把这首歌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讲给学生听,将学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并由此突破时空界限与无数的革命先辈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融合。

(二)情景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置身于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以具体的、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情境中。主要有:教师语言描述、多媒体创设情景、现场仿真创设情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认知经历的制约,部分学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比较狭窄,而音乐知识的理论性比较高,一些音乐知识比较难以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赞美祖国风景”类型的歌曲导入中,教师化身“导游”,把课堂教学变成“延安之旅”,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游客”了解延安的名胜和文化。此后,“旅游”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陕西省乃至临近省份,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独属于陕西地区的自然景观、红色精神及民族特色的文化展现给同学们。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阔眼界,开阔思路,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三)游戏引入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有些问题,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来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游戏概念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想出一种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动手、动脑,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使他们对课堂充满了兴趣。例如,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对比、音长等,这些都是很难掌握的,也很枯燥,所以用游戏化的模式来进行学习是最好的。有些课程涉及到音高,便可以挑选一些身高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音阶”辨认;有些课程要掌握节奏难度高的训练,则可以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运动进行音乐节奏的演示,而强弱的反差对比则可以从身体的各个部分来体会。

如,平日里教师进行课堂导入往往是通过播放歌曲本身,让学生反复聆听,并通过各类音乐器材进行联系。而在基于游戏化的导入形式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舍弃掉音乐器材这一环,而改做通过肢体创造音乐,如钢琴类音乐则可通过用小木棍敲桌子、鼓类音乐则可通过双手拍桌;小提琴类则可通过吹口哨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部分音乐器材相对匮乏的学校来说,其效果是较为明显的。

(四)背景导入

背景导入这种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音乐鉴赏课。在讲课之前,教师自身要先熟知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情感,然后从这些方面来引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充分领略到作者的个人魅力、感受其感情、体味其精华,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专心倾听。比如京剧类教学中,教师可先从京剧这种古老艺术形式从萌芽到鼎盛的发展情况,京剧对于我国艺术的贡献程度及其其他各种发展历程,也可以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从生简介到他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一直到经典的《穆桂英挂帅》。学生们听了以后,肯定会被梅兰芳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并期待着聆听他不朽的作品。

(五)跨领域融合导入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把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第一点是将音乐和文学结合起来。实践证明,适当地将文学领域的知识融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正确地把握音乐的内容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思念故乡、歌唱故乡类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给同学们感悟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并让同学们用当堂教授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进行《乡愁》的朗诵,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第二,艺术和音乐的融合。人们经常将音乐称为“流动的画面”,而艺术则是“静止的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若能适当地增加艺术创作,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音乐,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有许多姊妹艺术能与音乐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选择,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是为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引导的过程应具有去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而引入的技巧有很多种,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抓住学生眼球,牵动学生内心,激发学生兴趣”,倘若音乐课堂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弦,那么学生便会将好奇心转化为浓烈的学习兴趣,而这时的音乐课堂便不再是一成不变了,而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独特兴趣也会由此启发。

参考文献

[1]邵建波.多元导入,优化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设计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10):155-158.

[2]穆金凤.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分析[J].情感读本,2021(8):5.

[3]王紫.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向探索[J].科普童话·原创,202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