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和乐器伴奏相结合,是目前音乐教育的主流模式。在音乐课堂中,乐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器的存在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音乐欣赏经验,同时也可以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同时,将乐器与音乐课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丰富音乐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就如何将乐器导入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乐器,如其名,以“小”为特色,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是它最大的优势。与钢琴伴奏和演唱教学相比,乐器突破了教师弹奏、学生演唱的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音乐的练习中,并在个人的表演中亲自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音准,欣赏到音乐的美好。同时,乐器还能产生多种伴奏形式,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巧,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另外,乐器伴奏歌唱教学也没有场地的限制,老师能够按照特定的歌唱内容,突破教学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感知自然的气息,从而培养他们的精神。个性化、全科性的乐器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活动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无形之中,使他们能够初步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美术素质,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演奏乐器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烂漫、活跃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动机常常来自于兴趣。而在过去的教育方式中,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素质考试科目,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经常是一样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都很低,课堂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乐器课的教学质量,老师要从兴趣入手,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激发出来,使他们慢慢地喜欢上乐器教育。乐器的种类繁多,种类繁多的乐器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引进乐器,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乐器的好奇,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挑选乐器的时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挑选一些容易学,容易上手的乐器,例如:葫芦丝等。它的发音曲折婉转,操作相对容易,非常适合在初级的乐器教学中使用。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把所教的乐器顺利地引入到课堂中,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乐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以葫芦丝为例,老师可以在教学之初,将葫芦丝作为一种乐器,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从多个角度来展现葫芦丝,例如从形状、发音和使用等方面来介绍这一乐器。葫芦丝是一种乐器,它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其它的葫芦丝在外形和颜色上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老师可以给学生们看一些不同风格的葫芦丝的图片,让他们对葫芦丝充满了好奇,然后老师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葫芦丝实物展示出来,让他们有一种从录像中看到的东西变成真实的感觉。另外,因为是小学生,所以老师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把音符人格化,让他们成为“朋友”。让学生感受到乐器之间的友情。
(二)在乐器教学中增加游戏元素
声乐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小学学生看来,乐器演奏技巧的训练却是十分乏味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介绍各种乐器前,老师可以设计出一系列轻松、好玩的小游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例如,在引入钢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找键盘”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在墙壁上放一幅巨大的钢琴键盘设计图,然后在墙壁上放上一张标有不同音符名字的卡片。让每一位同学都拿出一张牌,然后找出对应的地方,然后点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记住音符的名字和地点,而且还可以加强互动和比赛。比如,“模仿节奏”就是一种可能。老师打出一首简单的拍子,让学生跟着打,然后跟着打。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创作新的旋律,然后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会话表演。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知觉与合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对鼓类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将角色扮演游戏导入到乐器的教学中。例如,可以设计一款“摇滚艺人”游戏来引入一把吉他。老师们担任主持人,每一位同学都像是一名摇滚乐手,在演奏吉他时展现他们的天赋。在此期间,老师应对此予以肯定与鼓励,并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吉它作品,让他们自己去挑选和弹奏。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吉他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力。
(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在小学乐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关系到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效果,以及今后的音乐发展。有的时候,学生会根据表演的难度和音效来挑选乐器,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弹奏技术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老师可以从音乐因素出发,在小学乐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音乐因素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天地之中,让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旋律的和声、节奏以及音乐的情感色彩等要素,使他们对音乐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在听音乐时,首先要让孩子们闭上双眼,身体静止不动,把注意力放在聆听音乐上,并按照音乐元素进行分割,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用乐器给学生做示范演奏,让他们在表演中看到老师的部分弹奏技巧和情绪,然后再让他们做简单的模仿,比如虚握姿势,或者是简单地使用实物来模仿,最主要的是通过练习来增强他们对乐器的感觉和感情的共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与音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开展乐器会演活动,提升学生技能
乐器表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表演中,同学们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帮助,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学习与音乐相关的其他知识或主题读物,使学生在弹奏时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主旨,从而使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在演出时,听众的鼓励,既能让他们享受到表演的快乐,又能激发他们的表演热情,让他们对乐器有更高的热情。同时,通过重复地练习,能够提高自己对该乐器和曲谱的熟练度,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老师和学校可以联合社会团体和社会团体,利用假期和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免费的音乐表演。此外,还应举办各种乐器比赛,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使自己更加完美。
结语
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乐器能够辅助音乐教学,让学生的表演水平、演唱水平得到提升。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立足,在音乐教学中生根,对学生的音乐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使教学达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淑云.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乐器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15):22.
[2]翟懿.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乐器的作用[J].新时代电子杂志,2022(6):17.
[3]王松.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乐器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