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较少,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若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解决学生就业创新难题,需深入研究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根本原因,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前,高校教育人员应先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水平、家庭情况,评估学生的就业创业优势,进而制定有效的服务方案,使学生能顺利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家庭贫困的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而言,其更加期望收入稳定的工作,所以对待创业就业始终保持关注、谨慎、严谨的态度。但因掌握的社会资源较少,会相对期望获得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帮助,使自身能获取发展更好、薪水更高的岗位。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高校教育人员应与社会工作人员进行配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多样性和专业性,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享受科学、全面的指导,充分满足其就业创业需求,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策略
(一)制定指导服务方案
在社会工作视角下,相关人员应先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就业创业需求与优势,结合实际状况做好指导服务的准备工作,合理制定指导服务方案,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指导服务工作质量。首先,在制定服务方案的过程中,教育人员需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交流,综合分析学生的内在需求,明确其愿景目标,随后设计出具体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社会工作中,不同个体都有其具备的优势,且社会工作人员在协助个体时,能充分挖掘个体潜在的优势,引导其解决自身面临的工作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因此,高校教育人员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应基于社会工作视角,正确评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自信心,使其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主动展示自我,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同时,高校教育人员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自身的闪光点,学会以平和的态度、乐观的心态看待就业创业,避免学生自身承担过大压力[1]。
(二)拓展就业创业途径
在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教育人员应及时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路径,强化其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社会工作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给社会个体提供自我锻炼的平台,赋予个体权能,能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该种理论被称为赋权理论。因此,高校教育人员可将赋权理论融入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设相应的锻炼平台,便于学生在平台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首先,高校可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方向,学会正确认知自身职业优势,使学生能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其次,高校教育人员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校园中的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如教学秘书助理或教师助理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岗位就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及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就业创业。同时,教育人员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就业创业办公室,组织学生不定期参与创业项目,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准确认知创业的目的,感悟创业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在今后就业创业道路上更加谨慎,避免学生因盲目投资而造成经济损失。
(三)强化就业创新服务
在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教育人员需从社会系统入手,积极整合相应的社会资源,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取得成功。首先,高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时,应初步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情况,精准定位大学生中存在的双困生群众。双困生通常是指在就业方面和家庭经济方面都存在困难问题的学生,高校可组织专业教师和双困生群体构建帮扶关系,若双困生在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可寻求教师的帮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经验指导,解决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其次,高校领导者应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参与项目+导师+团队的就业创业活动,由教师担任团队导师,大学生自主组成就业创业团队,在导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如花房设计项目、阳台菜园开发项目等,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就业创业项目建设流程,学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并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此外,高校教育人员要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或通过创建创业培训班,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其创业意识,使学生今后就业创业能取得理想效果[2]。
结语:综上所述,在社会工作视角下,为有序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教育人员应合理制定相应的指导服务方案,不断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培养其良好的就业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小杰.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分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7.
[2] 杜娟.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J]. 课程教育研究,2021(1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