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音乐律动教学在畲族民歌非遗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曾柳娟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355000

摘要: 音乐律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音乐教学活动。在当前高校音乐专业发展趋势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畲族非遗文化民歌的一种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畲族非遗文化民歌教学现状,进一步研究了音乐律动教学在畲族非遗文化民歌教学中应用,这一研究对于加强高校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其音乐素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畲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音乐律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 畲族民歌课堂;音乐律动教学实践;高校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培养;非遗文化;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基金资助: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畲歌“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B2022077)
文章地址:

当前,律动教学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首先用于儿童的教育,让儿童通过感知音乐,感知其韵律,进而建立起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实现身心的全面融合。并被大量的应用于音乐教育。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也要将其推广应用,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让大学生感受到最有感染力的节奏和节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之中,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精髓和旋律,感受到音乐的美和精髓。音乐源于生命,对人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体验生活中的音乐感情,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该体系包括“音乐律动”、“歌唱”、“音乐鉴赏”、“音乐即兴”五个主要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畲族民族民间歌谣中运用音乐律动教学的可行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畲族民歌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特色,运用音乐律动进行畲族民歌的教学,有助于对畲族民歌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音乐律动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畲族民歌的节奏、节拍、音阶、调式、旋律等方面的认识与掌握,让学生对畲族民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在音乐律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为材料,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为材料,把它们与民歌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3]

2.畲族民族音乐课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以《畲族民歌》为基础,开展了畲族民间音乐进课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畲族音乐教育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目的上,不同的学员(社团的成员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音乐喜好的特别的学生),畲族的歌曲走进课堂后面对全体同学,其音乐才能与素质均有明显差别,并且其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也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排演的教学难度[4-5]

3.音乐教学中在畲族非遗文化民歌中导入音乐律动法的实施

在平时的音乐课程中,常常将熟悉的畲歌曲调导入课堂,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获得并巩固学员的音乐知识,并将其贯穿于每月一次的畲族民间歌曲课程中。下面就《采花姑娘》的每一个教学步骤和实践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3.1完善教学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让音乐为每一个人”,它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感情的音乐常识的训练,通过音乐活动来激起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大胆地抒发感情,进行情感的交流,而节奏是一切音乐行为中最基本的环节。所以,在音乐韵律的教学中,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情感,体验了音乐的美感,从而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理解与表达上,是以“心”代替“脑”,以“抒情”、以情感引起共振。另外,通过对畲族歌曲进行合理的设定,使畲乡小学的学员学习畲族歌曲,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要打造一个城市,必须依托于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数千年的积淀和发扬,是地方社会的宝贵财富。很多畲族人共同创造了美丽的家园,创造了地方文化特色,教师要在感受民间音乐的同时,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国家信心。

3.2感受畲族音乐的韵律

新的音乐教育体制提倡通过情感体验式或动作式的情感体验式教学,在反复的情感体验中,不断地进行情感的累积,逐步建立起一种体验体系,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得到一种直观的情感感受,这就是音乐素养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最终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三分钟自由选择围巾、帽子等物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喜好,创设一种具有节奏感的情境,来表达“一支畲歌的旋律节奏”。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让脑、手、口三者协调,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3.3充实畲族民族民间歌谣的教学内容

首先,将畲族民族民间歌曲的元素融入音乐节奏的教学中,通过对畲族民间歌曲的构成进行创新,从而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其次,将畲族民族民间歌曲元素融入音乐节奏的教学中,既能让学生对畲族民族民间歌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理解,又能让学生感受、畲族民族民间歌曲特有的韵味。

3.4创造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程度的音乐律动教材。另外,也可以在畲族民间音乐中融入畲族民间音乐,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音乐律动教学就是以音乐的表达形式为教学目的,以音乐课程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畲族民间歌谣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化意蕴,为畲族民间歌谣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畲族民族民间歌曲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律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加深对畲族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加深对畲族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高校在开展畲族民间音乐歌曲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丰富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兴趣和喜爱,让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老师还应该加强自己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运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引导学生对畲族的非遗文化歌曲进行学习和研究,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并认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邓姝.上海音乐学院民歌理论研究与教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眸[J].人民音乐,2024,(01):54-56.

[2]李天杭.畲族民歌的音乐本体特征分析——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J].黄河之声,2023,(18):12-15+19.DOI:10.19340/j.cnki.hhzs.2023.18.045.

[3]施王伟.闽浙地区畲族民歌词曲分析[J].音乐文化研究,2022,(02):72-86+4-5.

[4]李宝佳.管窥漳州华安畲族民歌的历史记忆与音乐文化[J].艺术研究,2022,(01):76-80.DOI:10.13944/j.cnki.ysyj.2022.0022.

[5]曾柳娟.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若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