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张葳葳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三小学,157399

摘要: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不仅是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更是培养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因此,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5.1574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仅是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媒介。然而,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沉浸于音乐的美妙,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明确教学目标、音乐表演实践、融入现代媒介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科学认识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部分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目标、方法和意义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往往将音乐简单地等同于听歌唱歌,没有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这种片面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学变得浮于表面,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深厚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音乐课上通常采用“播放音乐-讲解知识”的模式,缺乏创意与多样性融入,音乐课堂易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元素,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积极参与,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

(三)系统性的缺乏

小学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和全面性上。当前,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大纲和长远规划,导致教学内容零散无序,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够紧密,缺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使命。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够深刻挖掘音乐的核心本质与特色,亲身体验其非凡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与情感共鸣。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树立清晰的教学导向,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其音准感、节奏感以及初步的演唱技巧,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感知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学则需深化,引导他们学会分辨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同时聆听各具特色的代表作品,并能根据音乐的主题即兴哼唱。以《健康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同时培养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随后,策划并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舞蹈动作的学习与体验,让其在音乐的陪伴下舞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细致剖析歌曲中的音高变化,包括高音区的激昂与低音区的深沉,探讨歌曲所传达的健康理念,并鼓励他们根据歌曲的主题进行即兴创作,以此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音乐表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具有深邃的表达力。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通过音符的起伏与旋律的流转,触动人心。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踊跃参与歌曲演绎,亲身体验并深刻领悟创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动态的舞台表演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学习之窗,在这样一个充满和谐与愉悦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亲眼目睹并享受同伴们的精彩表演,还能在相互观察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教师则可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演,深入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肢体与音乐的协调配合能力,进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以《学戏曲》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表演活动。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经典的戏曲选段,让他们对戏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动作和唱腔,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戏曲的韵味。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戏曲表演,让学生穿上戏服,化上妆,真正地走入戏曲的世界。在这样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戏曲》这首歌曲的内涵,还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三)融入媒介,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萌芽阶段,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总是怀揣着无尽的好奇与探索欲。特别是那些悠扬的音乐旋律,往往能轻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介,为学生精心策划并呈现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音乐盛宴。课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上为学生布置趣味横生的音乐作业,让他们带着期待和好奇走进每一堂音乐课。课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彼此之间的情感得以交融,共同领略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创意表达能力,将内心的情感与想象通过音乐的形式得以展现。课后,教师应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音乐知识,及时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此外,学校还可在课余时光,借助遍布校园的多媒体大屏,循环播放精选的经典音乐演奏片段,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随时感受到音乐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预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的MV或现场演奏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中深入感受歌曲所传达的主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强化音乐表演实践、融入现代教学媒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能,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成长。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相信小学音乐课堂将更加丰富多彩、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沈如.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新教育.2022,(23).13-15.

[2]王晶."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