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沙德兵

红星中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学产生的助推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高中数学学科正处于教育方式的革新阶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搭建学生与信息技术的沟通渠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创新了教学形式,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纵观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是数学知识多方位解读的关键途径

数学知识是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而言,空间立体几何、建模逻辑推理和想象思维发散等重点知识都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则能有效帮助知识进行多方位解读,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黑板的板书是平面的,而信息技术的呈现往往是立体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利用情境和氛围导入关键核心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二)信息技术是改善数学死板传统的有效形式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描述词是死板、枯燥、乏味和单调等,因为数学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数学建立在数学、符号、定理、公式和图形上,导致教学往往不具备趣味性和多变性,因此,从根本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减少了教师口头叙述的内容和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情境去自主思考知识,这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其次,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合理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选择开展,使学生对每一次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和期待,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比如在第一页PPT课件上简要引出随机事件,介绍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意义和性质时,引出第二页PPT上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第三页PPT说明古典概型的性质、第四页PPT说明几何概型的性质、第五页PPT说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章节以三个小节展开,小节之间是独立的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对小节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比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小节中,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判定定理的解释、定理的图形解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定理运用时的常见误区等,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出现脱节现象。

(三)动画视频还原知识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一核心内容,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是有步骤的,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去还原步骤,包括在坐标系上确定区间,判断精确度、求得区间的中心、计算f(a)•f(c)<0、f(c)•f(b)<0、f(c)=0三种情况,最后,还原精确度的判断。数学的步骤是具有紧密性和逻辑性的,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得出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结语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学会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课堂知识回顾总结,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用心学习后发现数学的奥妙,并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

[2]毛爱玲.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