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目前,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欠佳,且经常会出现副作用,因此,寻求其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作为中医药的两种常用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明确的比较和评估[1]。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并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21年1月-12月于本院诊治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利用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女=26:21,年龄区间44-82岁,平均(61.28±3.64)岁;病程区间为9-15年,平均病程(13.62±2.58)年。观察组中,男:女=25:22,年龄区间45-84岁,平均(61.06±3.92)岁;病程区间为8-16年,平均病程(13.24±2.05)年。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无研究药物过敏史;(2)无其他严重疾病;(3)经过医院知情同意书签字的患者。
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心脏功能类疾病;(2)临床资料不完整;(3)生命体征不正常,病情严重;(4)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或失访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中药传统汤剂治疗,每天1剂,均分为早晚口服。
观察组: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针对湿浊兼瘀毒型患者,治方为黄芪、白茅根各40g,丹参及金银花各30g,竹茹、藿香、益母草、地榆各20g,茯苓、枳实、连翘、厚朴各15g,土茯苓、党参及车前子10g,泽泻、法夏、大黄各5g。针对心肾虚兼瘀毒型,治方为黄芪、白茅根各45g,仙鹤草、党参各30g,云苓、丹参、麦冬、连翘、车前子各15g,土茯苓、益母草、蝉蜕、泽泻、桂枝各10g。针对脾肾阳虚兼瘀毒型,治方为黄芪50g,云苓、丹参、泽泻各20g,枸杞子30g,藿香、益母草、竹茹、僵蚕各15g,党参、厚朴、连翘、陈皮、姜半夏、大黄、小茴香各10g。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方,每天2次[2]。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BUN、SCr、CCr)及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血糖过低、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差异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x̄±s,mmol/L)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无差异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2.3 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无差异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及SCr均有所上升但无差异性变化,P>0.05;观察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功能比较(x̄±s)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与对照组8.51%(4/47)相比无差异性变化,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首先,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发生损伤,从而引起蛋白尿等症状。其次,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高血压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一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病情[3]。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殖等病理变化,也会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治疗、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水平,以及保护肾脏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营养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限制盐、蛋白质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合理饮食结构等[4]。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过滤血液来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透析过程中通过透析液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剩水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肾功能衰竭病人来说是必需的。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后手段,适用于肾功能衰竭病人[5]。通过移植健康的肾脏来替代患者原有的肾脏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的肾脏功能。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知不断提高,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治疗方式也逐渐受到关注[6]。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是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传统汤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式,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阴降火等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中药传统汤剂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肾脏损伤并改善肾功能。其中,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然而,传统汤剂存在煎汤麻烦、剂量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而配方颗粒制备工序简单,服用方便,且可对中药进行科学配伍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了配方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配方颗粒可通过激活TECT蛋白激酶等多种途径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同时,多种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可以配伍制成颗粒,如枸杞、葛根、麦冬等,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8]。总的来说,虽然传统中药和配方颗粒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二者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的优缺点也有所不同。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来综合考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症候积分、肾功能无差异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及SCr均有所上升但无差异性变化,P>0.05;观察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并改善肾功能。在安全性方面,中药传统汤剂注重的是药物的天然性和温和性,而配方颗粒则更注重药物的精准性和可控性。在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率相似,但配方颗粒在长期用药方面更具优势,不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总之,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在安全性方面差异不大。具体使用哪种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中药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的药理学和作用机制,以及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探索。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韩伟. 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中药辨证论治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4):65-67.
[2] 张霓,钟耀翠,江茜. 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9):187-189.
[3] 陈迎春,刘中香,王亚梅,等.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用于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的综合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101-2104.
[4] 罗媛,丁梅霞.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的综合疗效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16):83.
[5] 张苏州.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0(9):245.
[6] 陈迎春.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用于重度糖尿病肾病的综合疗效比较[J]. 健康必读,2018,9(14):177.
[7] 裘越,喻嵘,高懿秋,等.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9):86-89.
[8] 苏彰慧,张虹. 中药配方颗粒箍围法联合疽愈方治疗糖尿病足对血清C肽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