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高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设计

张朝霞

乡宁县第一中学校 042100

摘要: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倡导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积极参与并发展综合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针对当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活动单一、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依托学习活动观设计多层次教学活动,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提供学生更多表达机会,并运用灵活追问策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以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促进其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听说整合;高中英语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英语教学应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维度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在听说教学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特别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性强、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活动,提升学生的听说综合素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结构,还能在交流中学会获取、评判和表达信息,提升其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依托学习活动观,设计多层次教学活动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多层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学习活动观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学生,让他们在逐步深入的学习活动中实现语言、文化与思维的综合发展。以高一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2“Morals and Virtues”为例,这一单元主题围绕道德与美德,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伦理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据学习活动观,从实际应用出发,规划多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这些价值观念。

根据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多层次教学活动应当分为认知、实践和迁移三个层面,逐步加深学习内容和活动复杂度。在“Morals and Virtues”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理解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这是认知层次的基础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融入道德美德的讨论,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也逐步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内涵。这一层面重点在于语言与道德概念的初步接触。

在进入实践层次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设计讨论“什么是正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德”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个人观点并相互反馈。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他们通过互动理解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这一层次的活动体现了学习活动观所倡导的实践性,旨在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在迁移层次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在更广泛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道德两难中的不同角色(如见义勇为与自身安全的取舍),让学生表达和辩论各自的观点,从而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多元视角的理解能力。迁移活动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扩展和再创造,也是学生在更为复杂情境中进行语言应用的机会,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道德美德的认知。这正是学习活动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即通过活动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内化与迁移。

二、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交流技能,还能使语言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以高一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The Internet》为例,这一单元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围绕互联网的使用展开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关联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交际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与互联网相关的语言,同时也促进他们对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影响的反思。

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降低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焦虑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The Internet》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置身于与互联网相关的实际生活场景中。例如,模拟一场关于网络安全的讨论,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网络用户、家长、网络安全专家等,来表达各自对网络安全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真实情境中练习表达意见,还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高共情能力,增强对他人立场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在模拟情境中进行真实交流,使他们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强化语言技能。

真实情境的交际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些情境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共鸣。在涉及互联网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常用的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在线学习资源等。这不仅符合学习活动观中强调的实用性原则,还能促使学生在表达个人体验的过程中积累新的语言知识。例如,通过讨论“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有效交流”或“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等话题,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这样的情境也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具探索性和开放性,真正实现了语言、思维与文化的融合。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更多表达机会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参与感与自主性,尤其在探讨未来话题时,这一策略更具重要意义。以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2《Looking into the Future》为例,该单元围绕未来科技、社会发展和个人前景等话题展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思维空间。在这个背景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表达机会,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增强对学习的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使他们在表达和交流中不断内化所学内容。在“Looking into the Future”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对科技发展的想法以及对社会变化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使他们能够在表达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式符合学习活动观中对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视,通过提供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从而强化其语言输出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还倡导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丰富知识,并从他人角度获得新见解。例如,在讨论未来科技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如何应对未来科技带来的挑战”或“理想中的未来生活”等话题。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和辅助,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这样,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机会,教师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Looking into the Future”单元中,每个学生对未来的理解和看法都可能不同,教师可以设计辩论或小组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充分展现个人的观点与个性。这种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学习潜力,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具自主性和动力感。

四、运用灵活追问策略,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追问策略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并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4《Body Language》以肢体语言为主题,探讨了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运用灵活的追问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肢体语言的多样性进行深度思考,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多层次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差异。

运用追问策略的核心在于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讨论肢体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问题。例如,当学生分享自己在特定情境下所使用的肢体语言时,教师可以追问:“在其他文化中,这样的手势会有什么样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够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学习到其他文化中的不同交流方式,这种追问可以有效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灵活追问策略还能够帮助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挖掘潜在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回答往往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他们进一步探讨。例如,学生可能提到某种肢体语言在其家庭中的特定含义,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个手势在其他人面前是否也会使用?为什么?”这样的追问不仅让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文化行为,还能启发他们去了解不同人群对肢体语言的不同理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这种生成性的课堂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对跨文化交流的综合理解,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灵活的追问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Body Language》单元中,学生可能会讨论到某种肢体语言的具体用途和背景,而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他们评估这种行为在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例如,学生谈论“微笑”作为一种普遍的肢体语言时,教师可以追问:“你认为微笑在所有文化中都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这样的追问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语

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听说整合教学的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层次性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真实交际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并灵活运用追问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并真正掌握语言技能。尤其是在涉及道德、美德、未来展望和肢体语言等贴近生活的话题时,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自然地过渡到实际语言应用之中。

参考文献:

[1]姚青.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24):89-91.

[2]陈金龙.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J].家长,2024(20):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