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经济发展研究

​邢长益

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纪律检查委员会

摘要: 林业经济属于新经济类型,是具有循环特点的生态经济发展形式,反映着林业资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经济有利于改变原有粗放型的发展形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需要在生态文明基础上提升生态林业的保护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也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管理能力,创新林业企业宣传形式,提升区域竞争力,最后提高林业资源的营造质量,转变林业经济结构,实现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林业经济;森林防火
DOI:10.12721/ccn.2022.1570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攻坚领域。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实现区域林业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有助于在提高地方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实现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科学保护。

1.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经济的发展价值

以往粗放式经济发展对生态价值和林业经济的关注度不高,为了进行社会建设大量砍伐木材,对林业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仍限制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需要将生态文明与林业经济相结合,注重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避免走以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基于生态文明的林业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升退耕还林、护林防火等活动的支持力度,进而增强林业资源储量,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体现出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

2.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措施

2.1提升生态林业的保护水平

2.1.1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和谐共处是平衡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谐相处需要提高林业生态的保护效果,可以从森林防火和病虫害两个角度出发,处理影响生态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首先,促进林业管理部门和林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组建优质的现代化病虫害管理团队,结合具体林业资源区域和病虫害类型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从预防角度来讲,区域林业资源的种类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树种、季节等预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前喷洒农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治理角度来讲,当某些林木出现病虫害,可以采取病枝修理和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理,并将情况严重的树木隔离出来,避免出现范围性的传播情况。

2.1.2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

森林防火始终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林业管理部门还是社会公众都需要提升对林区防火的重视性,首先政府要做好资金投入,加大防火设施设备的普及率,制定全天监督检查机制,对防火巡查、林业生产等各环节情况进行分析,若是存在火灾隐患要及时排除。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防火管理,借助GPS技术、热感应技术、动态传感技术等进行林区监控,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终端互联,构建全方位的林区生态管理系统,完成相关林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而为防火和其他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提升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水平。

2.2提升林业生产管理能力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林业生产管理能力,注重对经济的贡献作用。首先,结合当前林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并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坚持品牌印象,提升市场竞争力。从林业企业角度而言,政府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林业经济发展做出指导,企业自身也需要创新宣传方式,注重行业集中度,可以形成区域行业联盟,以地域为界限打开市场销路,进而形成林业产业链,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发挥林业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然后,林业生产活动需要坚持适度原则,维持生态平衡,不要过度砍伐,可以加强林业生产技术研发,创新林业产品形式,提升林业产品技术含量。最后,除了传统的原材料制造加工以外,企业还应充分挖掘林业资源的利用价值,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气候、人文特点,积极提升业务种类的多样性与延伸性,如旅游业、服务业等。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提升企业及区域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从侧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效果,引领更多的游客、用户加入到林业资源保护的行列中来。

2.3提高林业资源的营造质量

2.3.1制定科学的营造林实施方案

为了解决当前林业资源日益匮乏的弊端问题,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合理的营林造林活动。在营林造林过程中,政府部门及企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应遵守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结合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特点,选择出正确的营造林种类,制定科学的营造林实施方案,从而避免因环境信息模糊而产生的“南橘北枳”问题,为营造林的成活率和种植质量做出保障。

2.3.2做好树种、苗木筛选与栽植处理

在选定营造林种类之后,还应进一步做好树种、苗木筛选与栽植处理,并保证苗木在运输、移植、保护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以便强化营造林整体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最后,在营林造林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还应做好区域内原生植被、环境水体的保护工作,进而保障林区内环境整体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性,强化林区环境的自主循环和自主修复功能。

2.3.3优化林业经济的发展结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阈下,区域林业经济还应不断优化变革自身的发展结构,实现动态化、长久化的发展效果。第一,林业部门、企业单位与科研单位应做到群策群力、共同创新,加快实现推动林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一方面,要从生产能源的角度出发,致力于降低林业生产过程中煤炭、油气等污染性资源的利用量,转而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类型,从而降低林业生产对林区环境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要从加工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综合材料应用、废料回收处理等手段实现树木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活动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级,提升林区整体的生态流动能力。第二,可发展林下种植建设,将药草、菌类、农作物种植在树木下方,从而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并拓宽林业经济发展的支持渠道。

结语:生态文明是林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看待林业经济需要注重环境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大与高校、林业企业的合作,制定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案,提升林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林业价值的利用价值。地方政府也可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着手,提升林业资源的发展支持力,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廷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07):133-134.

[2]王丽明.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9(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