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

邱凯

国网长治市屯留区供电公司,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 在市场经济坏境下,企业面临来自内外部多种不确定的因素,经营风险几率不断上升,特别是会经常面对关系企业经济命脉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发生是必然的。因此,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研究已经成为各界专家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关注的重点,财务风险能否有效防控是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经营的关键。本文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论述,最后对电力企业应采取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DOI:10.12721/ccn.2021.1575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是政策性风险。政府出台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对电力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如电价政策风险,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家能源价格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能源价格不匹配、管理机制不协调、行业内部价格构成不合理、电价承受社会分配责任过重、承担社会责任超出承受能力等问题。电价是电力企业效益的源头,发生风险也会导致财务指标恶化。
二是供需失衡风险。电力是民生行业,关系到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的生活,也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持续可靠供电是电力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基础。电力作为电力企业的商品,因为不能储存,销售时会出现电力供应不足或电力需求不足的风险。电力企业时刻关注电力需求情况,当出现电力供应不足时,可能造成拉闸限电,影响其他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用电,甚至影响保障关乎民生的医院、学校以及供暖、供气等基础实施供电。当出现电力需求不足时,要协调发电企业有计划供电,保持电力供应供需平衡。
三是电费回收风险。电力销售是先用电再收费,受经济衰退形势影响,企业发生破产造成所欠电费无法收回,对电力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四是资产设备效用风险。电力企业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设备物资统一招标采购,企业一次购置过多物资、物资购置错误等均会造成企业资金被长期占用、物资闲置、或由于技术进步而淘汰,设备物资利用率低,不仅会长期占有流动资金,还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五是融资风险。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电网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加大与自有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融资压力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国家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公司融资面临诸多瓶颈制约。
六是投资风险。电力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有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项目,这些投资项目是否有合理的收益、资金投入能否及时收回,如果没有合理规划,随意投资,会难以控制投资风险,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七是筹资风险。电力企业投资规模很大,所需资金量也很大,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也是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给企业带来债务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管理,保持资金运作安全稳定,能按期还本付息,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2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2.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要想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电力企业就必须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推进,为了保障具体内控制度能发挥出预期作用,电力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针对财务风险控制情况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各岗位员工能否依照企业现有规章制度完成自身职责并不断提升自身风险意识,是决定电力企业内控成效的关键。基于这一点,电力企业可以针对财务风险控制情况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衡量相关工作人员能否及时发现具体风险项,并依据自身职责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工作。通过将这一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有效的结合起来,相关工作人员自然能更好地关注到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从而避免因为企业内部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风险项出现。
(2)针对企业内常见的财务问题做好监督工作。监管工作的有效展开是避免财务风险出现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监管人员首先应能针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信息及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进而依据这些内容分析企业现阶段财务状况,衡量财务工作展开过程中是否存在以公谋私等现象。若监管过程中发现可能导致风险出现的决策或工作模式,那么这部分人员则应及时指出并监督相关岗位人员作出改进。
2.2做好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一旦财务风险出现,那么电力企业自身受到具体风险项的影响也将成为必然,因此,电力企业应能通过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开展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针对投资决策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在制定投资决策之前,电力企业应针对投资行业所对应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等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项,进而根据这些内容衡量预期收益与风险亏损之间的关系,最终在提前制定好风险应对办法的基础上确定投资决策。
(2)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风险预警体系是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应针对现阶段宏观经济情况、当地财税政策、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等综合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预算方案。若企业运转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预算或成本超支的状况,那么则应针对导致此类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是否有财务风险出现,并根据分析结果向电力企业发出警报,辅助企业管理层及决策层人员迅速做出应对。
2.3研究新的融资办法
由于电力企业运转过程中包含的基础建设、设备更新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因此,此类企业必须能在现有基础之上对融资办法进行改革,提升融资途径的多元性,尽量将因为融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电力企业应能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电力企业应积极争取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当地政府及机构优惠政策的辅助之下,企业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将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压缩,进而避免电力企业因为收益周期过长而无力承担借贷利息的状况。
其次,电力企业应保障融资途径多元化。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避免单一融资途径下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自发地对新的融资途径进行探索,积极创新企业融资手段,最终达到降低融资风险的目的。
2.4重视信息技术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运转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数据和信息,而针对这些内容的收集和分析,则是提前发现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因此,针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建立专门的信息沟通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确保这一体系能发挥出预期作用,电力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保障这一体系的完善性。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集中。电力企业内部财务数据是以定期集中的形式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而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信息滞后很有可能导致某一财务风险不断发展,进而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避免此类状况出现的关键,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辅助之下,财务数据将能实时得到更新和分析,具体财务风险自然能更迅速地得到评估和控制。
(2)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及决策效率。电力企业人力结构庞大,具体决策的确定需要较长时间,而对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来说,这样的决策模式很有可能导致风险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此类问题将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财务风险信息体系的利用,企业决策层将能更迅速地针对不同风险及其规模做出响应,进而最终将这些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对财务监督及内部控制较为关注,为保障财产安全,必须将风险控制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位。目前,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对能力尚有不足,还无法达到当前发展需求。若不未雨绸缪,跟随时代的步伐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财务风险,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企业发展、民众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重视单位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这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8,(21):151.
[2]蒋云翼.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8,(3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