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3.河南省气候中心;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5.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摘要: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信噪比(SNR)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由潜在可预报性偏低位相向偏高位相的年代际转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和东印度洋—西太平洋(EIOWP)的海表温度(SS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大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强,使得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增强,从而提高了潜在可预报性;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小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弱,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进而减弱,潜在可预报性降低。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强度;信噪比;潜在可预报性;年代际变化;
南海夏季风强度;信噪比;潜在可预报性;年代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