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现如今,人们对建筑工程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之下,相关人员必须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承载性能,毫不夸张的讲,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深刻影响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混凝土热量因素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泥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会释放较多的热量,而且该反应所释放的热量会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增大,当温度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膨胀形变。除此之外,在温度降低之后,混凝土结构体积收缩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内部裂缝发生的几率,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等各项性能。其次,内外约束条件也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其中,内部条件主要指混凝土在水化热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而外部约束条件则主要是指温度变化、混凝土表面拉应力等因素。工作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将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前提。
二、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技术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和有效应用,需要合理把握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也就是对于混凝土中水泥、拌和材料、砂骨料以及其他类型的添加剂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其中针对水泥而言,于水泥的应用和用量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水热化现象,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层面下,对水泥的用量进行精准计算并进行适当缩减,同时也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需要通过全面的实验和分组适配之后,才能合理地确定水泥的正确用量。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要素和施工现状等,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缝问题制定专业性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现有施工条件,并合理计算水泥的水化热温差情况,了解水泥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对其进行有效预估,确保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也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裂缝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对于砂骨料和拌和材料等进行优化选择,同时也要保证相关原材料的质量水平,避免不合格的材料应用到施工之中,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开展。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最佳浇筑时间一般应该在1—3小时之内,同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混凝土应用量进行严格管控,保证用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因此,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应用正确有效的施工举措,很多裂缝都存在吸浆的情况,所以,基础水极强难以对其实际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此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其他措施进行有效完善。着手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实际应用的浇筑技术进行探析,浇筑作业完成的时候,压力会比设计方案中的压力要小,在无法满足浇筑作业的设计压力时,可遵照实际情况来对压力实施有效调整,在满足一定的浇筑时间以后,等待水泥完成凝固,在兼顾所有因素的前提之下,再遵照计划开始进行浇筑作业。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二次浇筑压光处理之后,需要对混凝土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温湿度问题等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划。前文中提到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泥的水化热影响以及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较严重的问题,此类温度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拉伸强度效果以及凝结情况。因此需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进一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拉伸强度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受到压力或结构拉力所影响而出现的各类裂缝问题,对此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温度状况进行有效把握。为了更好地完成降温,可以应用砂石材料提高混凝土的透气效果,满足降温需求;如果选择在夏季时期进行施工,要避免太阳光对混凝土结构的直射,与此同时也可以应用冰水搅拌等多种形式对混凝土进行迅速降温。在完成混凝土初步浇筑建设之后,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温,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流失过快,而导致内外温度温差过大。因此可以应用篷布保温或塑料布保温的形式,对浇筑好的墙体进行适当的保温。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控制要点
施工企业应当和混凝土搅拌站做好协商,应用低热水泥,同时采用收缩性比较小的水泥。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必须选择级配良好,表面清洁的骨料,主要应用中砂材料,对砂石含泥量、水灰比进行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将缓凝剂掺入到混凝土材料中,有助于减缓浇注速度,便于散热,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合理应用高效氧气剂和减水剂则可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用水量、凝胶材料使用量。而且,工作人员应当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二)施工控制要点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进行控制。控制拌合水温度,采用井水冲洗和降低骨料温度,防止阳光直晒。施工期间,应当在内部预留孔道,并且采用循环冷水进行冷却处理。推广应用分层分块浇筑法,充分散发出水化热量,同时降低约束影响。科学浇灌和振捣混凝土,加强密实度,通过二次振捣与二次抹面技术,能够提升混凝土强度与抗裂性能。只有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才能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与承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全面掌握该技术各环节施工要点,并严格控制原材料与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并由此满足人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温启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07):45-46.
[2]韦应泰.论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07):67-68.
[3]熊沙沙.关于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中华建设,2020(08):152-153.
[4]巩小龙.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