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探究

胡玉江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水小学 618301

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起点,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比较弱的,都是处于一个构建基础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能力薄弱,因此教师的引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应用题教学的原则展开教学设计,积极地在教学当中创设有效问题非常重要。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推动学科应用价值的实现,积极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掌握,从真正意义上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数学是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引导发展作用。数学学科具有十分突出的工具性,包括理论性与应用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应用性特征较为明显,同时新课改对小学数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文章从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着手,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的原则进行分析,最终对优化小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

二、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面对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不足

从目前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得到突出,教师对该板块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缺乏对应的教学技巧,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着重于介绍基础数学教学中的运算技巧和逻辑推导,导致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能联系题目灵活的运用公式,对相关概念和定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处理不同类型应用题的实力较弱。在教师应用题创设时,由于数学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常常会导致问题创设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创设不周、重点设置的不详等等各个方面,这对于应用题解题教学的开展具有误导性,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自身的专业素养比较低,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的表现。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掌握的不足,那么就会使得在教学当中无法设计出与学生具有契合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教学进度也没有办法较好地把握,这是非常影响学生应用题学习的一个因素。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掌握的不足,教师没有办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无法了解学生具体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学习状态,导致没办法有效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

(二)教师忽视应用题的趣味性设计

基于小学生学习特性,其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要求很高,但是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其趣味性设计,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情境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会产生焦灼恐慌的情绪,思路稍不顺畅就产生放弃的想法,同时过于严肃的答题氛围与模式化的答题流程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感,造成学生内心压力积累,进而轻易选择放弃,甚至是产生惯性抛却此类型题,产生应用题心理障碍,不利于应用题解题教学的开展,阻碍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缺乏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分层教学意识

教师要明白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同一个难度,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想要在教学当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进一步进行对应的题型训练。但是目前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方案设计时候,没有注意到对于问题的分层,进而导致了在教学当中所使用的问题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应用题难易程度跳跃过大、超出学生一次性接受能力范围等矛盾。教师缺乏对数学应用题的分层教学意识,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缺乏对应用题型进行有效的分类,用于课堂教学的应用题型缺乏分层性,则进入了教学误区。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不清晰,容易使教学迷失固态化,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题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味地认为已经理解掌握某类型题,而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出现对于比较熟悉的应用题得心应手,但对灵活变换的应用题型无所适从的问题。

三、优化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的策略

(一)层递式教学,分层引导学生应用解题能力发展

应用题教学会由于学生不同数学水平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一个班级当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但是也有一些能力欠缺的学生,针对此,教师需要准备不同的问题,一些问题适合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另一些问题适合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当然这也是目前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课堂运用的应用问题进行合理归类,根据学生不同数学水平设计对应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应用题教学转换对应教授方式,使应用题解题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同时还要结合所学章节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对应用题进行分类,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应用题解题体系。教育者伴随教授内容和对象的变动合理切换对应的教学方式,通常方法有问题情境法、演示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分组讨论法等。

(二)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对接,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很多元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重视应用题与生活的对接,具有十分明显地对应用题教学发展的推动效果。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氛围下,为小学生设定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设置的题目,构建出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于新型课堂中,学生不单单发展自身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发展了自主探究核心素养以及敢于创新的突破精神。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联系社会中的相关数学讯息以及运用数学的普遍案例,比方说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一课中的应用题教学就可以通过“三家超市购买果汁,哪一家更实惠?”“1kg橘子的平均重量是多少呀?”等问题,充分拉近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只给出不同的优惠手段,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物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三)重视学生反向应用思维的形成

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时,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基本方法与解题思路在生活中的渗透与训练的重要作用,其能够推动学生反向应用思维的形成与成长。反向应用思维即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也要擅长从生活问题中找到数学知识。这种应用思路的培养需要师生相互配合,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反复训练,掌握策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技巧,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使之具有发展性,不断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核心素养为教育主旋律的社会,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重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小学虽然是学习的起点和开端,但是对于人们未来的学习却具有较大的基础性作用,数学应用题板块的教学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树立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相关教育者需要对该教育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清晰地认知,准确把握应用题教学层递性、趣味性的教学原则,适当地改变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分层化、生活化、趣味化,增强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玉群.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74-275.

[2]吴晓亚.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34):87-88.

[3]康士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