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初中阶段的主要科目,是学生学习理化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基石。从发展程度上看,初中数学延伸了小学数学的知识,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知识点多,而且这些知识点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变得日益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在学生的方面,不同的学生其家庭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智力水平、基础知识的差异也很大,教师如果不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光图方便使用“一刀切”方法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好数学。在此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重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分层教学法概述
( 一) 内涵
分层教学模式能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等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分为若干层次后,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安排和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知识进步和能力提升。分层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位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充分挖掘。
( 二) 应用优势
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数学知识与能力提高。国外研究者也在 19 世纪对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以学定教”,也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教学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分层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不同的差异与发展规律,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它在覆盖全体学生的同时,也注重和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其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势非常显著。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不断地使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差距。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都能进行相互帮助、合作、交流,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同时,还能增进师生关系,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学情反馈,构建隐性分层结构
分层教学方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学情信息,客观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以层次化、递进式的教学辅导活动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方法。体现的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先进思想,也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其既可使学生学会学习,也可直接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在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时,最基本的一个教学问题便是要准确判断初中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认知需求与发展潜能,将具有共性特点的学生划分到同一水平的层次结构中,以便让学生及时内化数学知识,使其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综合分析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发育情况,并由此实现学校、家庭的双向合作,及时搜集学情信息,以便科学构建隐性的学生分层结构,据此落实分层教学法。
1.因材施教,设计分层课程教学目标
在“唯知识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并不经常设计明确的课时教学任务,习惯性地以学期计划为中心,会尽量通过完善讲解、快节奏辅导尽快传递数学知识,以便让学生及时内化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教师教多少,学生便能学多少、内化多少知识,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都不同,他们无法突破这一认知规律。所以,有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认知盲区,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但是,在分层教学方法理论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指导原则,首先,针对第一层学生,由于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水平较高,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数学阅读活动探索出直线平行的条件,也能在问题情境中应用平行线平行判定定理来解题,所以设计了如下目标:积极参与数学阅读与动手实践活动,推导并应用平行线判定定理,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其次,针对第二层学生,由于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发育情况一般,但是胜在基础知识扎实、牢固,而且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能够通过思考、听讲活动初步内化本课新知,所以设计了如下课时目标:认真分析直线平行的条件,参与数学探究活动,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准确认识平行线判定定理内容。最后,针对第三层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及时更新数学知识结构最为重要,所以便设计了如下目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体会直线平行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正确认识直线平行,总结出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
(三)评价分层
评价是充分点评学生参与学习实际情况的关键所在,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让部分薄弱的学生有的吃,也要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在这个环节,首先要实现都“要吃”、都“想吃”、都“会吃”的效果,那么,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简单的题目,对于 A 层的学生能做对就是很不错了,他们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算过程不错就值得老师充分肯定和表扬。对于 B 层的学生,我们需要着重第二问的解题训练,尤其是学生的分析过程和分析思路,思维节点上的突破是关键。我们要给予启发式提问和鼓励,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以启发,也给学生以兴趣。而对于 C 层的学生,我们要求全部解答正确,还要激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等,在竞争中提升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结束语: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法,是进一步渗透生本教育思想的关键活动,能够直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按照个人认知规律学习数学知识。而这不仅可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自主学习,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落实分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科学的学生分层结构引领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使其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淑玲.巧用分层教学策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69+83.
[2]闫宗明.浅谈初中薄弱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74.
[3]王科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4+2”模式探究——问卷调查报告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