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应用分析

兰青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泰来镇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农业为主进行经济建设的国家,农业生产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且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就是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在当前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时代之下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灵活,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多,因此,农业生产效果并不稳定,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实现更加灵活、自由的生产模式,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农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农业技术一直都在深入研究,对其进行创新优化,新技术的出现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但是很多情况下,农民都无法对新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或者并没有了解到有新技术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基层农业生产工作中,使农业技术的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农业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农业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要想使农业经济可以持续性的增长,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农业技术的应用,而很多地区都没有办法应用到先进的农业技术,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强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可以使农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转变,更加科学、先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增长作出促进作用。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应用原则

1.1 市场导向原则

基层农业技术在进行推广时所应用的模式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具体的应用举措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深入到市场当中,实际了解市场的需求,并收集具体的需求信息一次,建立以商业化发展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但是为了避免政府部门过度掌握农业技术,使得农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失衡,我国的政府部门就需要适当的减少控制,通过鼓励私人企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增加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

1.2 主体多元化原则

掌握农业技术的部门不仅仅是我国的政府部门,还包括农业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自发推广组织等,这些部门都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部门,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多元化的主体可以是农业技术推广规模得到扩大,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趋势,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更加大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但是,这些主体部门仍然较少,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使得更多的主体部门能够进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中,从而真正的扩大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

1.3 农民导向原则

农业经济的增长是由农民所决定的,他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应用农业技术的重要主体。无论我们多么加大力度的推广农业技术,都只有得到农民们的认可,才能实际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当中,而且一旦农民认可相应技术之后,农民之间会产生推广效应,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以农民导向为原则,主要的推广对象就是农民,所以要真正的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农民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他们对经济效益的需求,从而建设更加完整的、符合需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2.1 公益型推广

我国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属于公益型推广的范畴,参与推广工作的主体部门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具体的投资费用由国家财政部门负责。这种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特点较多,比如不用担心推广的经费,由国家财政部门作为保障,能够使制定的推广方案都顺利执行,可以实现整体性的管理,而且管理质量也能有相应的保障。公益型推广模式属于非营利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培训、科技示范以及农业技术咨询等服务,所以有更加适合此种推广模式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可以对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组织的农业技术类型。其次,不需要进行保密的农业技术,农民学会以后可以进行全面化普及的技术,可以利用公益型模式进行推广。最后有着最明显的公益性特点,没有较多的经济性,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开展公益型推广模式的应用。

2.2 自发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自发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主体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是农户在参与市场活动时自发组织的、以农户作为主体、以农民技术人员为骨干、以科学技术人员为顾问所探寻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推广模式主要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相关机构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得到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或是技术,而后通过推广主体将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传递出去,引导农户个体逐渐向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该模式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1)自发性组织。农业生产者自发形成推广组织,没有编制,推广费用由会员自主进行集资。2)对农业技术需求相似的农业生产者自愿合作,组织内部完全采取自治管理措施。3)通过专业户组织技术合作,并且推广的大多数技术都具有“半公共技术”的特点,协会内部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存在盈利性,而对于非会员的农业技术推广则会适当收取一部分费用。

2.3 企业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企业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主体包括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经营资料和加工原料的企业。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企业的身份是一个经济整体,通过有偿或是无偿的方式获取农业技术,而后对此展开培训工作,使农户在接受正规的培训工作之后将其应用于规模性生产,而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销售或是直接銷售。某些大型农业产品项目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农户个体很难接受和实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能力是农户个体无法与之相比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水平、规模以及质量[3]。企业与农户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关系为内部关系,双方具有利益一致性,比较容易进行协调。这样的推广模式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使用的农业技术本身具有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以及将新技术开发作为主体的特点,且技术服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以及具体性等优点,有利于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

3 结语

从当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来看,每个地区需要结合农业产品的类型和运作模式对推广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主体多元化原则、以农民导向为原则等,选择一种或多种推广模式联合推广,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钦.模式优化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10):130.

[2] 张宝立.如何选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J].农技服务,2017,34(24):206.

[3] 王华斌.有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15):168.

[4] 王健.探析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及运行机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