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优势研究

李嘉林 王春娟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唐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了社会经济数字化的转型。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城市,唐山市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出发,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现状,从中找出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深入研究使二者深度融合产生新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
DOI:10.12721/ccn.2022.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概念及相互作用

1.1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最早出现在Don Tapscott于1996年发表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之后两年,美国商务部向民众做了《新兴的数字经济》的专题报告,自此数字经济的概念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在我国,自2017年起数字经济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到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超过45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数字经济自出现那天起,就被赋予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凡是利用一切与数据相关的资源来进行的经济活动,都被纳入数字经济的范畴。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通过先进的技术将一切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助推全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向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的新经济形态。

1.2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

首先,数字经济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多年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数字经济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被应用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贸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相结合,能够克服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等壁垒,颠覆传统经济活动的时空限制,为实体企业解决上下游的信息交流、供应链以及融资困难等难题。同时,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运作和应用,创造了实体经济与顾客之间的双向利好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力。其次,实体经济间接作用于数字经济的变革。实体经济各个领域要想得长足发展,就要寻求在资源配置、信息交流、服务水平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高效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也会不断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变革。最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之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逐步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现状

自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城市群空间格局与结构优化、产业协同、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在打造京津冀一体化“新型数据要素交易中心”,推进数据公平有序流动,促进“双循环发展”等方面发展迅速,也加快了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2020年,唐山市编制出台了《“智慧唐山”2020-2022 年行动计划》,旨在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城市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将唐山建设成为省内第一、国内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经过三年的发展,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步入了新的阶段。

2.1唐山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长

近年来,唐山数字经济加快与农业农村基础规划设计及建设、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融合,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旧动能的转换,其融合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长。2020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超过30%。其中,2020年唐山市数字产业完成营收124.94亿元,同比增长53.94%,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实体经济的融合位居河北省首位,新增云企业280多家,唐山钢铁数字化运营平台正式上线,努力打造“5G+智慧钢铁”等多个示范应用项目。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测流技术应用到生产线当中,实现了超声流量计从 15 毫米到15米全口径的计量。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特种机器人生产、百川集团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旭华智能科技公司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研发等一大批数字经济项目,正在实体经济中迅速崛起和发展。此外,以丰南、玉田、乐亭为代表的县域将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村政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作用。

2.2产业数字化成为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以北京为核心,以现代信息、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要素,向津冀区域外溢“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例如,唐山移动“5G+”全面赋能医疗服务、交通物流、工业互联、煤矿能源等多个行业产业,已逐步形成5G在矿山+钢铁+港口一条龙全产业链的全新应用模式。各产业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据化升级、转型,使原有产业向产业数据化方向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唐山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河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的成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将加强与京津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唐山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其次,唐山市早在几年前已经启动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尤其是2022年1月印发的《唐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以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最后,唐山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数字经济正是培育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3.2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首先,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北京相比,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规模看,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4%,而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占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0%,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北京的差距更大。这种不平衡势必影响到北京数字技术向河北的外溢,影响到京津冀之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和融合发展。其次,唐山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数字经济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度较低。近几年,唐山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左右,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这个比例相对较低,并且数字技术与交通运输、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最后,高端数字化人才紧缺。唐山虽临近高技能人才聚集的京津,但缺少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领域较高水平的科研院校,数字化人才资源的供给明显不足。再加上唐山市的人居环境、政务服务、政策激励与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产业数字化氛围不浓,因此,对数字化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4.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优势的对策

4.1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抓手,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唐山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唐山市政府应该以此为抓手,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就应当加强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与理解,从制度上制定措施保障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并加以监督落实。其次,政府应当划拨专项基金,或者适当融资用于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与改革等。再次,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强与北京数字资源的合作,将北京顶尖的数字技术与本市优势的钢铁、冶金矿山设备、陶瓷等工业生产体系相融合,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唐山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从而使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的互动。

4.2加强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利用唐山市跨境电商试验区以及河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赋予唐山市跨境电商、港口物流等便利政策优势,构建唐山港现代服务体系,并加快其数字化、智能化,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在唐山跨境电商综试区开设无接触式消费体验店,发展直播经济,开展电商直播运营服务。创新数字零售服务新模式,以大型消费场所为试点,打造集旅游、住宿、购物等高端消费于一体的5G数字化场景。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贸区优势发展境内外数字艺术品交易与金融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模式,打造唐山地区跨境电商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4.3加强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保障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人才的供给,因此,唐山市政府应联合北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成立联盟机构,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门引进国内外在数字经济方面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并给予更为宽泛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急需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企业开展培训,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改造和运营能力。促进相关企业与地方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开设相关数字化课程,定向培养企业急需数字化人才,让企业和高校能够在人才培养供需上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娜.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财经观察.2021(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