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赵冬

岐山高级中学,7224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信息技术逐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发挥了显著作用。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多媒体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课堂参与积极性,会对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现今,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广泛推广,并获得长足进展,呈高速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情,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物理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知识习得过程,实现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种特性,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以此勾起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从而丰富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型学习体验,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信息技术的含义与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对学生感官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更新,以此逐渐削减甚至消除传统课堂教学遗留的消极影响,并且通过视觉等感官刺激还将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借助其社会传播的特质以促进学生信息输入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的发展,最终成功创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模式。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运用计算机技术仿真物理实验过程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高中物理教材中不少知识点是无法借助语言进行文字描述的,即使教材中使用文字说明,对之加以更加直白的表述,但大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读相关知识所隐含的物理意义。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采用视频模型模拟具体的物理实验问题,使物理实验更清晰、更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可通过物理实验,正确理解教材所包含的物理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时,如果教师只是利用教材,即便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万有引力进行讲解,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掌握起来仍然很抽象,图片只能提供静态的描述,而无法观测到物体因万有引力造成的运行变化,从而使学生难以想象具体的物理定律,在掌握相应知识点上会显得乏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阻碍,还会影响其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物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会不尽人意。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适当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收集太阳与行星在天体间作用的影像,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它们展示出来,学生便能够清晰明了地观察到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运动轨道,从而理解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参与性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物理实验课贯穿于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在既往进行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物理实验教学多受教学环境条件所限制,导致物理实验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实验结论与物理现象偏差的不良现象。再者,由于常规的教学方法有着严密的课堂纪律要求,这会降低学生们的课堂活跃度,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达不到新课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发展,融合信息技术的物理教学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也能更加完善教师教学体系,使学生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的兴趣得到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电流和电源”这一课程时,教师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相关物理实践情境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物理实验教学中没有用到电流表,教师通常也会给学生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流表使用规则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但由于没有实景展示,学生不能真实地见识电流表,很难完成相关实验作业。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模拟具体的实践环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实验的流程中来,从而全面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并便于学生深入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三)调用信息资源,拓展物理学习维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媒介资源呈几何倍数增长,也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依托信息检索技术、数字搜索引擎、大数据计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调用的信息资源更多,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维度。故而,在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过程中,调用信息资源拓展物理学习维度成为新的路径和新的渠道。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能感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如何通过圆周平面确定圆形和半径,如何通过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分析图、求向心力的方法,理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和习题解答技巧,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关教学资源的搜索、选择、甄别和匹配,将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等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刻领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和习题解答技巧,还拓展延伸了学习维度,获取了物理学习的“新篇章”。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高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信息化思想观念,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探索物理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物理教学活动,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德。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36):1。

[2]李万军。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1(5):2。

[3]郭建业。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J]。读写算,20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