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生活元素应用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生活元素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出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生活元素运用存在形式化。一些数学老师在应用生活元素时,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元素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导致生活元素应用较为生硬,不利于展开数学实践教育。②在实际的生活元素运用过程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大。一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使得生活化数学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转变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2提高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效果的措施分析
2.1应用生活元素分析教学原理与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知识往往较为抽象,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整体认知有限,缺乏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就是单纯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和认识。结合小学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生长发育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积极锻炼学生大脑思维,合理利用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比如,在学习数学的加减乘除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知识,数学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对每位学生进行分发,然后通过吃掉糖果或者赠送糖果的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乘除运算原理。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实际生活中的蛋糕分取、排队等生活元素,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除此之外,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元素可以应用到数学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比如,帮助学生进行图形的认识时,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利用数学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案向同学展示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以及平移、变换、旋转等现象,会使得整体数学教学课堂较为枯燥和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时,选择学生衣服上的装饰图案或者墙壁的花纹图形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图形的裁剪活动,使同学直观地了解图形变换和旋转,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选择最合理、最科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生活元素,避免盲目吸引同学注意力,从而浪费数学教学时间。过多的生活元素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使学生将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联想生活元素上,从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忽视,严重降低数学学习效率。
2.2构建生活情境,强化学习体验
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受到形象生动的教学课堂和教学场景。生活情境立足于生活实践,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有效的生活元素,在课堂构建具体的生活情景。首先,老师要根据课堂所要教学的实际教材,选择恰当的生活元素。其次,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对所要构建的生活情境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实际的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在生活情境的搭建过程中,老师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优化,避免吸引学生过多的注意力或者使学生较为放松,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生活情境的搭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排列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升国旗或者游乐园排队的情况,让学生模拟排队买票的生活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进行结合。比如:一共有多少人排队?某某某同学位列于队列的第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排列知识,将生活元素的运用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2.3采用生活语言,协调教学关系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语言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开展课堂设计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语言,使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和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整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生活语言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通俗话和直接化理解数学知识的语言方法。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等重量单位的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超市称重的情景,帮助学生直接的理解重量单位的知识。除此之外,在运用生活语言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运用生活化的态度对待数学问题。
2.4设计生活作业,促进学以致用
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比如车流量、客流量、千克等。学生为了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就要将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课堂学习要求对作业设置的思路进行创新和优化,将生活元素积极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的教学理念,布置一些探究类、调查类、实践类的数学作业和数学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调查校门口不同时间段内的机动车流量。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或者周末实践进行作业的完成,通过有效的合作和分工,亲身实践和获取生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的教学方案,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时间内作业设计时,老师要关注学生特殊的年龄段,避免布置较为危险或者体量较大的数学作业,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5组织生活化实践,培育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元素的运用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老师通过数学教材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教、学、做的统一,完成教学目标。在生活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老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丰富生活元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位置等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时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描述所处位置,将实际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彰显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生活元素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应该加深生活元素应用的理解,构建有效的生活情境,设计生活作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魅力。
参考文献:
黄宗明, 张宜菊.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J]. 文学少年, 2019, 000(016):P.1-1.
曹粉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的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