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清晰地了解数学本身特有的知识结构,透视出数学本质的东西及其前后联结,并据此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与设计,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结构性与关联性,使数学教学具有繁殖力和创造力,让数学学习具有延续性和扩张力。
一、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一般来说,计算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生成思维的工具。如果计算能力薄弱,那么学生将很难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这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也会对学生成长造成影响。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源泉,也是获取思维方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运算,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众所周知,人类的发展过程以及生活过程当中,数学运算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而运算的过程就是对数学最好的诊释。在小学数学学科当中,每一种计算模式以及计算方法,其中所蕴含的不但是运算的规则,还有培养人们思维的理念。在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本身就是由逻辑关系所构成的。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推理的过程是如何开展的,其思维模式以及思维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让学生能够在运算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到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加强计算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思考计算全过程。尤其是在众多的数学概念中,学生能在观察公式形式后,摸索出其运算规律。依托大量的练习题,提升观察、分析、思考、探究等能力。通过深入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并借助相应的公式等工具,能够找寻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完美解答。经过长期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数学基础得以夯实,学习能力得以锤炼,思维品质得以提升,而且还能掌握数学思想,更好地适应数学内在和外在环境。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生活案例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计算知识后可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数学思维与数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拓宽知识视野,不断巩固数学知识基础。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通过生活案例为教学课堂增添色彩与趣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其今后在生活中正确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两位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应用竖式计算。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几天,让学生在购物时注意保存购物小票并带到课堂上。在开始上课时,学生与同桌之间都在相互讨论自己购买的物品,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活跃。教师可以开始布置第一个学习任务:与同桌交换购物小票,计算小票中所有商品的价钱,验算小票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知识,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迅速通过教材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算法等相关知识,将购物小票购买所有商品的价钱计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使用投影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张消费总金额模糊不清的购物小票,并布置第二个学习任务:尝试计算并检验这张购物小票的消费总金额。此时,学生纷纷说出内心的想法:“这张购物小票消费金额看不清楚,我们计算出结果后没有办法对总金额进行检验。”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若计算的结果一致,即可达到检验的目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计算教学,可提升课堂乐趣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引导学生探究
任何学科知识都不是瞬间吸收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计算中体现核心素养,那就需要教师系统化指导学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知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47 +20算式,要求学生借助学具计算上述题目。教师在学生计算中发现,部分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时会下意识拨出计算器十位数4个珠子,随即拨出个位上7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最后学生得到答案67。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小棒,其中一捆小棒有10根,学生选出4捆小棒与其他2捆放在一起,由此一来就有6捆小棒。学生再选出7根小棒后得出67答案。待学生完整介绍自身计算过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看了大家的计算方法,可以说都花费了心思,也都得到正确答案。但老师看大家运用不同计算方法计算上述题目,想问一下,这几种计算方式有何相同特征?”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开始相互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总结,不管采取哪种计算方式都要求个位数保持不变,只要相加十位数上的数即可。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探究计算操作过程,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两三位加减知识,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算理,有效增强学生计算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使学生维持探究状态,实现真正意义层面高效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练习与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推理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传授计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海越.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复习案例与反思[J].科研,2015,(011):286.
[2]张丽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8,(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