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农业土壤化验的可信度

张伟

前锋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摘要: 农业土壤化验是新时期推动农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对于提高农业种植工作的科学性、保障种植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有重要作用。不过,实际化验时,有很多因素会引发结果失真的问题,导致农业工作者不信任化验结果。基于此,本文重点从偶然因素、人员技术水平及器材精密度、工作流程规范性等方面,介绍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计划,以便于全面提高化验工作的可信度。
关键词: 农业用土;土壤化验;误差管控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展开农业种植工作之前,通常需要对当地土壤环境进行成分检测,确定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酸碱度以及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包括细菌微生物和重金属元素。结合化验结果来确定是否可以在当地展开农耕工作,确定土壤处理工作的方向。

1.造成土壤化验可信度低的原因

现阶段,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土壤化验结果产生误差,这是造成化验结果可信度低的主要原因,需要及时做好管控工作。

1.1偶然因素

在土壤化验阶段会出现一些偶然性的误差,引发误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展开化验工作,会由于自然气候环境变化、电压波动等引起的化验结果不可控。为尽可能地增强土壤化验结果可信度,有必要对引起土壤化验结果偏差的因素提高重视,通过采取相关限制性措施,来达到保障化验数据可靠的目的。这要求工作人员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才能在化验工作开始前,分析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以便于合理制定管理计划来科学管控误差。

1.2人员技术

从人才因素方面来看,如果参与土壤化验的工作人员工作行为不规范,没有严格控制各种试剂的添加量,没有做好对各种试验必备器材的卫生管理、维修保养工作,就容易在化验过程中出现测量误差。另外,由于土壤中含有的物质种类比较多,土质种类也不同,单一使用一种化验方法无法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降低化验工作可信度的主要因素。

1.3其他因素

化验所使用的器材是否干净、无污染,是否存在计量误差,都会对最终的化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环境温度、湿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同样的样品在相同的操作下出现数据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化验工作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工作任务量大,在样品运输、数据传递等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管理不当而引发误差问题。另外,化验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化验结果的可信度,而样品受施肥量、种植密度、浇水量等影响,同一片土地不同土块的土壤成分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取样数量少、方式不正确,都会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2.提升农业土壤化验可信度的方法

对农业土壤进行化验,目的是判断土壤是否可以用于展开种植工作,如果化验结果失真,将给农业产业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必须要全面管控化验误差,提高化验结果的可信度。

2.1环境管理

化验环境包括室外和室内,室内环境易于展开精密测量,土壤化验结果可信度更高。但对取样、样品保存及样品化验环境存在较高要求,操作不当,土壤化验可信度会大幅度下降。室外环境易于实时检测数据波动水平,但受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数据可信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鉴于此,除了根据需要展开室外或室内化验外,还需要重视室内、室外化验环境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如,展开室内化验时,充分做好温度、湿度的监管和调控工作。除了可以确保仪器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还可以确保样品化验时,不会造成样品污染,进而避免数据失真。由此来看,注重化验环境,对土壤化验结果可信度存在积极影响,应有序落实环境管理工作。

2.2人才管理

要从人才角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规定化验的具体步骤,确定化验需要使用的设备、技术,并以责任监督机制来约束化验人员的工作行为。同时,应定期进行人员技能考核,考察其是否具备独立完成土壤化验工作的能力,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招聘创新型的人才。重点应根据工作需要,招揽化学、生物学、农学等领域知识储备、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引导人才展开对化验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渠道了解其他地区、国家的先进化验方法,积极借鉴这些方法来优化土壤化验过程。最后,应在一次化验完成后,重复化验过程,检验化验结果,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引发误差。

2.3仪器管理

仪器的精密度管理工作是提升化验效率、质量的必要保障,应当在化验工作开始前对需要通电运行的仪器进行试运行操作,并对涉及到计数、称重的仪器进行校准。在每次化验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仪器,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重点应根据仪器的使用寿命,定期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仪器的精密度误差进行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新设备。另外,在采购新设备时,应选择正规的供货商,确保产品具有国家检测认证报告,规避由于设备引发化验结果可信度不高的问题。

2.4流程管理

及时将农业土壤化验的过程、结果公布出来。同时,化验人员应保持紧密交流,在数据、样品真实性、代表性存疑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如,充分要求工作人员对存疑数据、样品进行积极反馈,避免数据偏差值过大或样品不当,导致土壤化验结果可信度下降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化验流程中要求化验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对土壤化验结果可信度的增强存在积极影响。

2.5样品管理

要避免土壤样品在运输和存储时被污染,这会导致化验出来的污染物质种类、含量与实际土壤环境情况不符的问题。要使用干净的器皿,以密封管理的方式完成对样品的存储,并贴好标签,确定样品的取样地点、时间。通常在同一片种植地覆盖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选择多处不相邻的地点取样,分别展开化验工作,综合相关化验结果,以得到真实、全面的土壤质量信息。

结语:针对农业土壤化验可信度的问题,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管控环境温湿度,关注环境卫生程度。并有序展开人才管理工作,规范员工的化验工作行为,要求其对化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与此同时,应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管控设备精密度。最后,积极创新和优化化验流程,公开过程和结果。并重点做好样品取样、运输及使用管理工作,将化验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中玲.关于如何提高土壤化验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分析[J].名城绘,2018(4):1.

[2]李艳辉.提高土壤检测准确性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