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取得了长足性进展,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教学水平有了可视性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仍需要转变。通过教育创新,可以将抽象性,推理性的数学知识有效整合,改变了枯燥的传统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小学数学计算教育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1]。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的价值分析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保守性的教学思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会根据教材及教学方案将自身的学习方法或思路传递给学生,同时也不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成长特点。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化的学习思路,注重生活实例引导,为学生进行有效知识指引,通过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生活经验深入了解更多数学知识,且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都具有积极性意义。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教学,因此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很多学生感觉数学较为枯燥,同时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没有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计算实践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爱玩爱闹的年纪,新奇性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以及数学实践能力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2]。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近些年来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养教学,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重要性,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没能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没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手段当中。首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作为课堂主体,忽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是教师通过模式化的传递让学生接受,没能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影响了后续的知识接收以及思维转化。其次,教师考虑到数学计算具有一定实践性,因此往往只是让学生作为旁观者观察计算情况,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思维发育阶段,没能有效利用数学计算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适得其反,严重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长。最后,有时候数学课程较为紧张,老师为了更好地节约教学时间,会将数学计算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没能深入了解计算步骤[3]。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创新优化路径
(一)构建轻松和谐的计算教学氛围
小学生虽然有了更多的自主认知能力,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周围氛围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计算教学课堂中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注重抽象化思维向具象化思维的转变,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估鼓励教师要与学生一同探索问题,并适时对其进行引导。数学要通过大量的计算进行分析,与实践结合才能总结出教育理论,由此看出计算对于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会被新颖的学习场景所吸引,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照本宣科的计算模式复制,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真正意识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创新思维培养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进行创新思维拓展[4]。
(二)提升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性
小学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大门敞开,如果说数学计算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那么更多的就是理论性的说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长期性发展并不利。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为课堂学习提供规划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勇于创新。
(三)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系统化的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小组这一概念早已有之,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学习小组是将学习水平不同、能力水平各异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以此来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作用。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的较多,教师可以将既定的学习任务分派到各个小组,组内成员制定详细的计划,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小组的形式最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凡是涉及合作的项目都可以选用合作的形式。但学习小组也具备自身的独特性,不同于课堂学习的临时组配,学习小组更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更利于观察与跟踪,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长期的学习磨合中,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学习小组的形式不仅可以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将教学重点导向至主动学习上来。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及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自我发展角度上看,小组内的个体能力也不容忽视。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性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学习小组的评估上重视个人价值的体现,这样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能力的展现,从而不依赖小组内的他人。
(四)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与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教学行为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学习行为上,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家庭作业为例,教师虽然无法对完成过程予以监控,但是却能够从作业质量和合作水平上予以评价。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的要求,制定切实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水平。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起到了导向作用,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评价明确自身的问题所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这些问题,获得新的学习信息,掌握新的学习技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需要在业务培养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让评价能力成为衡量教师基本功的标准。对于这样的技术性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具体讲座,用理论来引导教师的进步,只有教师成长了,才能实现教育的提升。此外,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基于不同班级的情况,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班级,评价标准不予制定得过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持久的积极性。同时评价要客观,对于学生的情况要做详细地记录,这样才能够保障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科学布置小学数学计算作业
作业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因此,在布置小学数学计算作业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实现联系课本的同时,发挥探究型、实践型、任务型作业的作用。这三者都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的,研究型学习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就是为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在明确知识的同时,发挥实践作用,更好地认识世界,服务生活。为此,实践型作业就体现了更为突出的作用,虽然,这类作业在操作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都制定高于课本,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任务型作业是很多教师不敢涉足的区域,由于任务型作业布置的复杂性、完成的艰难性和评价的多样性,导致很多教师放弃这一作业形式,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能都找到任务型作业与学科知识的契合点,从而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而教师则作为学生的教育引导者,为学生规划好明晰的学习思路。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思想上将学生作为课堂的重点和中心,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反应,对于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优化和调整,当学生出现思想困境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运用方式进行引导,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计算能力,鼓励其自主完成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俊琦.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学周刊,2020(4):79.
[2]肖梅.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J].亚太教育,2020(6):98.
[3]周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0(3):100.
[4]赖发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20,12(1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