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红英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康复科,蒙古兴安盟,137713

摘要: 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2022.5~2023.5期间收治),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NIHSS评分、FMA评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脑卒中;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常规治疗;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
DOI:10.12721/ccn.2024.1570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脑卒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或脑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也可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这些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困扰,故需及早治疗[1]。药物是以往采取的治疗手段,该方法虽可促使患者症状缓解,但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效果欠佳,故需联合其他治疗。我科对于该类患者采取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的效果分析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2022.5~2023.5期间收治),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2~78岁,平均60.23±8.14岁)和研究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1~76岁,平均60.78±8.63岁)。将两组资料对比显示P>0.05,可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应用药物行溶栓、抗凝、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如下:(1)针灸:选取患者外关、肩髃、合谷、环跳、解溪、曲池、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随证选穴: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人中穴等,上肢不遂加手三里、大椎阳池、后溪与肩外俞穴等,下肢不遂加悬钟、风市、太溪、委中穴等,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针刺,进针后捻转1min,留针30min,1次/d;(2)康复干预:康复开始前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措施,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将患者肢体置于良好功能位,可取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经常更换体位,绝对卧床时,协助患者练习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轻柔适度,评估肌力有提升后,指导患者练习关节和肢体的主动运动,如上肢和下肢运动、床上移位、桥式运动等,后依次指导患者练习翻身、平移、坐立、站立、步行等训练,30~45min/次,1次/d,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练习发音器官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等,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练习空吞咽、咽部冷刺激、摄食训练、吞咽训练等。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肢体运动功能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方法

将结果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2结果

NIHSS评分、FMA评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对比(x̄±s)(分)

截图1738832795.png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比其他人群,中老年男性群体更易发生该病,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颅内外动脉闭塞和狭窄、血流动力学因素、脑动脉栓塞、感染、炎症、动脉瘤、外伤、脑动脉畸形等[2]。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各种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也随之不断攀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十分凶险,若治疗不及时,病情严重者可死亡,也可引起多种功能障碍,该病的多种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需积极治疗[3]。以往采取的药物治疗虽应用时间长,但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效果欠佳,故需联合其他治疗。

本研究即联合应用了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其中康复干预可通过指导患者练习一系列全面、系统、科学的训练措施而增强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并可对休眠脑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以此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改善。中医将该病归为“中风”、“偏枯”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由内伤积损、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所伤、劳欲过度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而引起,中医认为该病的治疗应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为主[4]。针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外治疗法,该方法以经络腧穴学为基础,采用转、插、提、捻等手法针刺患者穴位,针感通过经络传导至全身,发挥良好的扶正祛邪、化瘀通脉、调理气血作用。本研究选取患者外关、肩髃、合谷、环跳、解溪、曲池、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针刺外关可活络舒筋、补阳益气,针刺肩髃可调和气血、活络疏风,针刺合谷可活血理血、活络通经,针刺环跳可刺激下肢经络,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针刺解溪可舒筋活血,针刺曲池可活血通络,针刺昆仑可舒筋活络,针刺阳陵泉可疏利关节,针刺足三里可补中益气、活络通经,针刺诸穴,共奏疏风活络、调理气血、活血通络功效。同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灸可调整脏腑阴阳失调,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具有积极作用[5]

本结果显示,NIHSS评分、FMA评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说明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吕泽偲,林少鸿,林楠,等.温针灸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 43(6):96-101.

[2] 陈志良,李玉先,甄雪坤,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作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000(11):178-179.

[3] 仲茜,向静.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基层中医药, 2022,1(3):50-54.

[4] 武双琴.综合性护理干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6):284.

[5] 王大伟.中医针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2(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