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发散,还可以帮助其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1、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马虎大意
小学生计算题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即是学生们审题不够认真,计算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整体上来说就是学生们学习习惯,尤其是计算学习习惯不佳,因马虎大意而出错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学生们掌握的计算能力,完全具备自主计算题目,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有的学生在阶段性测试完毕后,对自己的成绩信心满满,等到试卷下发后,学生们一脸不解,有的学生暗暗后悔,有的学生叫苦不迭,究其根源,是学生们原本手拿把攥的题目计算出错,进而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计算错误并不可怕,重点是学生们还不具备正视错误的态度,及时改进错误的方法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有的学生在相同的地方计算出错,多次看错小数点,对数学符号模棱两可,这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们的计算能力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2速度较慢
小学生计算题教学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学生的计算速度过慢,难以满足数学学习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计算速度,其实质映射出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学生们计算速度较慢,主要有几个原因:其一,不善总结技巧。计算有方法,计算有技巧。不善于总结方法,只会单一的计算方法,计算速度自然难以提升。计算题练习中,尤其是大数计算,有许多规律可循,不善于观察,不懂得总结,只会机械式计算,计算速度也就提不上来。其二,不善于口算、心算。教学中国,很多题目可以通过口算、心算而脱口而出,但由于学生们过于依赖笔算,甚至没有纸和笔,学生们就无法计算。依赖于笔算,计算需要的时间大大延长。其三,缺乏练习。计算速度的提升,需要学生们加强练习。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懒惰思想严重,对计算学习敷衍了事,由于练习较少,自然也就做不到熟能生巧。
2、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解决策略
2.1学习兴趣
在解决学生计算中的问题之前,应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积极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来打造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逐渐从排斥计算题到愿意接受计算题,再到主动练习计算题。激发学生数学计算题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计算。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从一个问题入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和好动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计算题融入游戏中,如果能巧妙利用他们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就能带给他们解题的动力。最后,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相关数学家的名人轶事,以此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
2.2夯实基础
掌握正确的计算技巧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因素,计算技巧主要包括正确地运用数学概念、数学法则以及数学公式等。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要求其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括号里的先运算”等计算规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式才可以科学有序地完成整个计算过程,从而达到提高运算效率的效果。同时对刚接触数学计算题的小学生来说,不应急功近利,应打下坚实的计算基础,从而逐渐提升计算题的练习难度。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计算能力,并适当加大口算力度,使学生在计算题训练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2.3数学思维
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原理。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为背景,要求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使学生对运算的基本意义有一定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科学、高效及可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和积极地探索答案,促进学生运用个性化及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将问题解决,以提升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等方式,使用不同解题思路对问题进行解答,将不同解题思路比对分析,并从中选取最为有效的计算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2.4良好习惯
要想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计算能力及计算准确率,就应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端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一是要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培养,并发掘题目中的隐藏与已知条件,对数字与符号进行重点分析,同时结合运算定律及运算顺序,对数学题进行正确及合理的处理。二是要使学生的数学书写能力得到培养,并要求学生规整书写每一个数字及符号,要求学生尽量一次性写正确、写规范,不可以对其进行涂改,要始终保持书写的整洁性及美观性。三是引导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计算题目的关键环节就是验算,学生要对已做过的题目进行及时验算,以保证题目结果的准确性,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让学生将做错的题目记录在错题本上,以防止类似错误发生。
3、结语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纠正学生的计算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的前提下,要锻炼学生巧妙构思的计算思维,并在多种训练后交流分析,最后达到技巧的提升,增强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试论数学计算教学“五步曲”[J].朱燕芳.成才之路.2020(12)
[2]数学计算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东六十一.成才之路.2020(09)
[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张毅.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
[4]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卢静.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