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企业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廖彩琼

永春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福建泉州,362600

摘要: 本文以企业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研究认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其目的在于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这也会带动地区其他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继而推动区域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合作,对区域经济带来影响。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75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技术创新是对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优化重组,将知识转换为实体的产品或非实体的服务等,是当前知识时代下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此外,为避免被市场所淘汰,其他企业也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且还会加强协作,构建区域技术合作机制,这都会对区域整体经济带来显著影响[1]。基于此,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益,且地方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当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变,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区域经济的内涵

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相比,其规模要明显更大,后者只是企业个体,而前者囊括了一定地区范围中的各企业,是这些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所组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全相同。在我国市场经济里,不是只有市场竞争,同时还有同区域企业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乃至国家都十分关注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始终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二、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要素通常可包括资金、生产者、技术、市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这些要素共同支撑,推动经济发展。首先技术创新能够使生产者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在资金方面,技术创新其目的就是创造出能够获取更多资金效益的产品。在技术方面,技术创新正是对企业现有技术水平进行优化升级[2]。在市场方面,技术创新如果实现了预期目标,就能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加大市场扩张。最后是组织和管理层面,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管理者也更加专业化、知识化,推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可见,技术创新能够对经济发展的各相关要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整体的经济效益提升。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就是一个地区各企业的整体经济。从微观角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区域经济以企业自身为中心,和同一区域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同行业企业共同形成的经济网络。技术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自身,也可以是企业共同合作,还可以是企业和高校合作,或是当地科研机构、政府也都参与其中。可见,若一个地区中的各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并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当地的各主体都会变得非常活跃,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涌现在这一地区,并吸引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使当地经济水平、科教水平、人才储备都得到大力提升。这势必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推进当地朝着技术密集型经济模式转型,推动当地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极,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3]。此外,还可以和周边区域联动,各区域的优势产业相互协作,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区域性产能升级,带动更大区域甚至全国性整体经济提升。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我国朝着技术密集型积极全面转型的必要途径。

三、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

(一)组成区域技术创新联盟

企业为推动技术创新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所投入的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但在技术转化为成果的过程中,短时间内会明显增加成本投入,且在这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到收益。但是从远期来看,如果技术创新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将会取得极大收益,对企业的产业升级乃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短期加大成本投入可能会限制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此,企业可以从区域协助的角度,来降低成本投入。区域内同行业企业间组成战略同盟,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分工协作各自负责科研项目的一个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企业以更少的技术创新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效益,形成技术创新产业链,特别是一些资金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区域内的技术创新联合模式。

(二)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重要转型时期,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站在了风口浪尖,全球各地的制造业都纷纷创新生产方式。我国制造业也应当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强占市场先机。此种背景下,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并将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主攻方向。制造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引入更加先进的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可对现有数控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更加先进的制造生产线、智能制造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等,从而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制造工作效率。引入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和企业的制造生产工艺、管理模式等进行深入的有机融合,推动制造生产方式的技术升级、重构产业业态,推动企业发展,也为地区经济,乃至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有效落实献一份力。

(三)加强技术产权保护

除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外,企业也应当积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工作,来推动技术的升级创新。为保证技术研发主体的利益不受损害,应当对技术产权加大保护力度。如果技术研发的成果被其他主体所盗走并随意共享,也无任何惩治,那么不仅伤害了技术研发主体的利益,也打消了其他主体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4]。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进一步完善对技术产权的保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对于未经授权而盗用、扰乱市场的主体,必须给予严厉的惩处。企业也要提高技术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对技术创新成果申请专利。此外,如果企业要想扩大市场、走出国外,建议再申请境外的专利保护。

(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企业、政府等都应当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从地区优势产业入手,搭建技术创新的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加大技术研发软硬件配套的建设,设置相关就业岗位。此外,要加强对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引进,为优秀人才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设置合理的薪资待遇,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强化对现有人才的技术培训,激发人才的工作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提高相关工作的技术含量,更加高质量地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通过高效的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五)加强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

一些企业的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积极和当地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对于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可以走出国门,引入更多国外先进技术,和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政府方面,应当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来本地设立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创新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科研机构,建成后给予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和本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生产技术和设备,如更加先进的数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网络信息系统等,打造更加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推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也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夏恩君,闫宽,李德煌.区域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GLOBE文化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58-71.

[2]彭新.环境规制、区域金融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利益协同还是利益攫取[J].财会通讯,2021(22):48-51.

[3]赵蕊,忻旸,周斌,马威.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区域26个中心城市数据[J].时代经贸,2021,18(04):47-51.

[4]段梦媛. 福建省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分析[J]. 机电技术,2021,(0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