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周明霏

昆山高新区水秀幼儿园,江苏省昆山市

摘要: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品格和道德品质。在参与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幼儿逐渐形成一种自律、正直、诚实、宽容、友善和责任感,这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立德树人;幼儿;德育;教育;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5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之中,运用一些实例,让幼儿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之中,理解并尊重社会规则与法律,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公益、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并通过实际的行为体现出来,这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师借助德育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品德和品格。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幼儿德育教育致力于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幼儿的友善、互助和合作意识,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同时,教师重点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加强文化传承与弘扬。幼儿通过参与文化传统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促进幼儿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在传承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幼儿德育教育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幼儿德育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素养。通过环境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还使他们具备了积极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创新、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今后幼儿参与到德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有利的借鉴以及建议[1]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环境

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环境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之一。教师为幼儿营造积极、和谐、支持与关爱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宽容、尊重和关心他人。通过树立榜样、赞扬鼓励、分享正能量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在德育方面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角色扮演的场所和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材料。例如,角色扮演角色、服装、道具等,让幼儿在扮演中体验各种社会角色、角色责任和道德情感。在幼儿教室或校园中设立专门的德育主题角落。可以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展示相关图片、书籍、文物、故事等,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德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幼儿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公益募捐、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等。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设计各种互助与合作的活动和任务,鼓励幼儿共同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成功和喜悦的过程。例如,小组活动、团队游戏、合作拼图等。定期组织德育故事会,讲述启发性的德育故事,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德育问题的看法和经验。在幼儿教室或校园设立德育学习中心,提供德育相关的图书、游戏、工艺品等资源。让幼儿在游戏和互动中学习德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环境,幼儿得以在有趣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参与德育活动,发展德育素养。

(二)德育工作与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机结合

幼儿教师在将德育工作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结合时,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需求和德育目标,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确保德育工作与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相互契合,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德育的核心价值观、品质和行为准则融入到幼儿日常的活动中。例如,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互相配合、分享与合作,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责任感和公平意识,通过绘画和手工等活动培养品德与创造力等。教师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情境与体验,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德育内容。例如,在户外活动中,通过观察大自然、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在家园合作中,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幼儿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幼儿活动中引导与德育相关的讨论与反思。通过提出问题、分享经历以及引导幼儿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幼儿活动中建立德育的规范和榜样。设置明确的行为规范,并通过身教和引导,示范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同时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德育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分享幼儿在学校中的德育经历和发展情况,促进家庭与学校间的良好互动,共同关注和引导幼儿的德育成长。

(三)关注幼儿在德育课程中的反馈

幼儿教师在德育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还要关注幼儿的反馈。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变化,观察幼儿在德育课程中体现的行为和表现。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对德育内容和过程的感受,及时判断幼儿学习状况。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表达自己对德育课程的看法、建议和反馈。支持幼儿自由表达,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议,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幼儿反馈的机会和方式。例如,通过游戏、讨论、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对德育课程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教师应调整和协调德育课程的时间、频率和方式,并逐步建立适合幼儿的德育课程模式。包括注意德育课程的持久性和连贯性,使德育成果得以巩固,培养幼儿坚韧、耐心、自控等良好品质[2]

结束语

总之,幼儿德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幼儿的道德情感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积极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将德育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的德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凡恩.基于立德树人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索[J]. 2021.

[2]张小莲."立德树人"思想下幼儿园德育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教育研究, 2021, 000(004):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