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不断迭代升级
(一)从单一政策目标转变为多维政策目标
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一个不低于”的政策目标,即要求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速不能低于上一年。随着政策不断迭代升级,2008 年我国政府将“一个不低于”政策目标升级为“两个不低于”政策目标,即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不能低于上一年,同时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速不能低于我国整体信贷增速。2015 年我国政府进一步将“两个不低于”政策目标升级为“三个不低于”政策目标,一是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不能低于我国整体信贷增速,二是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成功率不能低于上一年,三是小微企业贷款用户数量不能低于上一年。国家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从单一政策目标向多维政策目标的转变,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 年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存和发展压力陡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思维政策目标”,一是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量,二是扩大信贷对小微企业的覆盖范围,三是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四是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由此可见,近些年我国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目标不断丰富。
(二)监管政策引导有效带动监管评价检查
近些年我国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中,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降低不良贷款规模,其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申请一直保持审慎态度。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并积极鼓励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但是整体来说目前商业银行依然将大中型企业以作为自身的主要服务对象,而将小微企业贷款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从近些年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国家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些政策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三)从外部监管政策深入到内部经营要求
为了能够激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向小微企业进行倾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逐渐降低银行的小微企业不良信贷容忍度。同时监管部门也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的内部经营要求,以期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水平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能力。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小微企业事业部,专业负责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二是实施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权限;三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采取优惠政策,并且优惠力度要求超过 50 个基点。
二、金融服务模式和机制创新是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困局的关键
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近些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有效推动了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要想彻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还需要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机制。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依然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小微企业要想获得资金便需要从银行进行贷款。但是我国尚未成立以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服务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同时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以及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尚未形成完善体系。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进行分析,在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函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动力支撑。针对这些问题,近些年我国在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同时加大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以及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但是依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科技是金融行业与先进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近些年金融科技发展实践以及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均体现出了金融科技的巨大力量,表明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可以创造全新的金融服务信贷模式。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其主要机理在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在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将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信贷产品设计、资金筹集、征信审批以及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供应链全过程进行全面改造。
近些年,我国政府部门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在小微企业融资中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具体来说包括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线上以及线下一体化业务体系建设、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建设、产融数字一体化建设以及智能化贷后管理建设等。同时为了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我国监管部门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颁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发展拓宽柔性边界。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并不只是我国特有的问题,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早在 1931 年英国英国产业委员会便已经认识到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用来描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健康安全发展考虑不倾向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关键不在于国家政策扶持,而在于通过应用金融科技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徐博欢.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研究[J]. 西南金融,2019(04):29-38.
[2]潘锡泉.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困”与“解”:金融科技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9):87-91.
[3]张泽阳. 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纳税,2019,13(20):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