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且发病率有显著提升。该疾病主要受到长期劳损、外伤、畸形以及自然退变等外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软组织肿胀等内因所影响,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对邻近的神经根、脊髓以及椎动脉等均会起到一定刺激或是压迫情况,使得患者出现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二、颈椎病的中医针灸方式
中医针灸疗法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针法与灸法两个部分。针法指的是将专业中医金属针刺入人体穴位之中,并通过适当的手法对其急性刺激,而灸法指的是将艾条或是艾柱点燃后熏烤穴位。针灸方式军事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人体经络气血的作用,从而进行疾病防治。通过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依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配穴,对针刺的角度以及深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经临床广泛证实,通过针灸治疗颈椎病,其疗效较为显著,且副作用较少,对于退变过程中的颈椎具有显著疗效,但针灸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血液循环情况的改善,从而达到接触痉挛的目的,因而对于骨赘压迫期的患者,仍需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三、针法
1.颈型颈椎病的患者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直、疼痛为主,因而针灸主要选择风池、合谷、外关、列缺以及悬钟。如若患者存在咽痛情况,还可加刺大椎、曲池、后溪等穴位。
2.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会出现拇指、食指疼痛,颈背部存在疼痛、麻木整合组昂,且腱反射呈现异常。因而针灸主要选择风池、合谷、足三里、后溪等穴位,如若患者累及肩部疼痛,则可以配合曲池、外关、尺泽等穴位,如若患者累及手肘部疼痛,则可以加刺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穴位。
3.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症状体现为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取穴主要针对百会、风池、天柱、合谷等穴位,痰湿内阻患者加刺悬钟、阴陵泉,血瘀患者加刺阳陵泉、太冲、足三里;湿热中阻患者加刺大椎、三阴交、太冲等。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症状表现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枕部疼痛、头晕、肢体发凉等症状。该类型进行针灸主要以舒经活络为主,取穴主要为阿是、天柱、后溪、申脉,如若患者伴有颈部、枕部疼痛,则加风府、风池以及合谷;胃痛则加刺足三里、中脘、悬钟;伴随耳鸣选取耳门、听宫、挺会以及远端外关穴。
5.脊髓型性颈椎病患者虽然为颈椎病,但主要症状并不体现在颈处,主要是体现在脊髓受到压迫后四肢的无力感,以痉为主症。因而可选择足三里、悬钟、阴陵泉、三阴交、气海、关元等穴位。如若患者存在便秘可加刺支沟、上巨虚,如若患者存在小便不利,则可加刺三阴交、中极。
四、灸法
灸法主要指的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艾柱或是艾条,将其点燃后对人体的穴位进行熏烤,通过热力刺激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颈椎病较为常用的灸法包括艾条灸以及温针灸,均能够对经络起到一定温养活血的作用,同时能够祛湿散寒,起到益气固表的作用。
1.温针灸:温针灸主要与针刺法及逆行配合,指的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将艾绒固定于针柄处并将其点燃,针刺与艾灸同时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2.艾条灸:艾条灸选穴主要针对大椎、天柱、风池以及阿是穴,艾灸使用过程中主要包含温和灸以及雀啄灸,温和灸指的是将艾条一段点燃,距离1.5-3.5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通常温和灸保持每个穴位3-5min,而雀啄灸主要为将艾条点燃,如鸟啄食一般上下移动。温和灸大椎能够使得颈部颈动脉或是椎动脉之中的血液循环恢复畅通,更好地治疗颈椎病。温和灸天柱能够保持头目清明,配合大椎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雀啄灸风池穴能够有效祛风散寒,保障患者平肝熄风,充分保护颈椎。温和灸阿是穴,阿是穴主要指的是病变附近的压痛点,对其进行温和灸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痛,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五、针灸注意事项
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都有一定注意事项,首先针对妊娠期女性,行针灸治疗需要谨慎,怀孕3个月以内的患者不应于下腹处用针,避免流产情况发生,3个月以上的患者也应尽量避免腰骶部的穴位,以及容易引发子宫收缩的穴位。月经期间如若患者没有调经需要,则也尽可能避免进行针刺。其次针对精神较为紧张,或是疲劳程度较深,存在饥饿情况的患者,则不应进行针刺,避免患者出现滞针或是晕针情况。大部分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或是俯卧位,以保障进针的准确性。针刺应尽可能避开血管,如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则不适宜采用针刺方式治疗,避免出现流血不止等情况。最后在使用艾灸或针刺的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保持艾条的燃烧状态,掉落的艾绒将患者烫伤,避免面部或是血管肌腱表浅的位置,避免与患者面部进行针灸或是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