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有关小学高年级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计算教学探究

梁少梅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新和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采用具有创新的、变革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属于一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计算教学,为目前的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便于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术;主题单元;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是一个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习思维,培养综合素养的大舞台。如果想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内容,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上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教学缺乏了兴趣,无法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以小学数学主题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小学高年级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属于一门较难的学科。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涉及到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公式较多。因此,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对数学主动地进行探究,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佳[1]。主要表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对高年级数学产生了畏难的心理以及对于数学缺乏积极的兴趣,在课前不主动地预习新的知识点,一味地等待老师的讲授;其二,在数学课堂上缺乏自控能力,对自身的学习进度没有合理的规划;其三,无法做到自主学习,只有等老师授课才知道应该学什么知识点,课下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及时地复习等等方面,从而导致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计算能力无法提升。

1.2教学模式单一

在以往的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泾渭分明[2]。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听,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教师没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发现,极大程度上地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思维能力的扩展性。此外,教师有时为了赶进度,就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环节,无论学生对知识点是否已经消化,只是一味地讲课,缺少了对学生的提问、答疑以及讨论环节。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对知识理解透彻,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1.3脱离教学目的

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国家输送人才,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目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于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注重问题的演算、解决方式、数学公式的记忆背诵以及应用题套公式等等,过于看重小学升学率,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思维能力更深入层次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脱离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减少数学的学习课时,压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都会为数学的学习增加难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个正确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争取的学习方法。

1.4学生未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题,这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十分难以理解。一方面,数学的计算比较复杂、不太直观,数学的公式又比较繁多难记,导致数学的课程难度较大。因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难免会感到枯燥,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数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问题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过程,导致他们忽略了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课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完成了作业就等同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不注重及时地复习、巩固、整理笔记,没有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无法提高。

2.小学高年级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探究

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后天教师耐心的教学和培养,并不是先天就存在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更好地建立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水平。

2.1合理应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随着我国科技的更新换代,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明显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尤其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入[3]。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模型,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性,便于加深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一主题单元时,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正面图以及侧面图,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基本特点,总结出两种立方体之间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周长、面积、体积进行推导和计算。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营造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现课本中的数学背景以及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了解世界的途径,便于他们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2注重课堂互动,打破单一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有积极的互动,打破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4]。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探求更为合理、适当的数学计算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需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和教师在研究、分析问题中进行良好的交流 。一般计算分为口算、笔算和估算。口算主要针对的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法,速度快。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口算大比拼”课堂游戏进行互动,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算主要针对计算比较复杂,对结果要求较为精确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比较粗心,计算不认真导致结果错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估算的使用主要是判断题或者比较题,也可以是检查时大概判断正确与否,是后期学习较为常用的。除了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在课堂下,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学习能力,和学生积极地交流,得到课堂真实的反馈,以此为课堂变革的基础,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2.3创新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能够实现真正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百分数》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六人为一小组。在进行分组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合理发展以及全面提升。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与整数的区别和联系。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实现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2.4采用问题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掌握争取的数学学习方法。所谓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由教师设置一个问题的情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作为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负数》一课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对什么是负数有大致的概念,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问题是指根据教师的教学,对负数的加减计算进行分析和研究,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不断的加深影响,理解负数与自然数的区别,而不仅仅是学会某一数学知识点,记住一个数学公式而已。最后,解决问题是指学生以及教师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循环巩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其中要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并行,寻求良好的解决方式,更好的掌握数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没有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来开展,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无法真正实现高效教学。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群体共同努力解决,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真正教学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 小学高年级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计算教学初探[C]// 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2020.

[2] 黄春银.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 吴晓英, 张籍匀.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J]. 中国西部, 2014(37):37-39.

[4] 吴央军.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 浙江教育科学, 2009(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