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建立的原则
(一)资源丰富与开放性原则
信息技术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不再将书本作为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信息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世界各国小学数学的学习素材或资料,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络搜索等功能促使各国、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共享,有着极大地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些数字化的资源为教师课件的制作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二)使用灵活与重组性原则
使用灵活是指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本班教学的进度和需求从信息技术中搜集相关的资源,通过分析、整理进一步制作成教学课件,当然,学生个体也可以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展开自主学习。重组性是指教师在搜集课程资源之后,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自由重组资源,并根据课程标准来调整和更新课程资源模块,将搜集到的素材拆分、重组到一起,这样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组合之后就不会太牵强,而且更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教学资源呈现的多维化特点
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都是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呈现固定的学习内容,容量较小、较封闭,具有一定局限性,这样下去只会将学生的思维也局限在书本当中,不利于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而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文本、声音等多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能够以多维方向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带去强烈的冲击,进一步形成声情并茂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从图片、文字、音频中获取要点知识,既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特点
信息技术的建立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死板积累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建立与探究,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中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资源、灵活使用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而言有着自主化的特点,可以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现象。
(三)教师学生交互的多样化特点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建立信息技术需要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双方的深入交互,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和媒体的交互、学生和教师的交互等,在交互的时间上又分为实时交互和即时交互,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交互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与传统课堂单一交互的方式相比,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具有多重交互的特点。
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策略
(一)从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整理制作丰富课件
与传统的印刷教材相比,数学信息技术具有更多容量的教学资源,资源库中不仅包含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还涵盖了教学设计模块,如教学大纲、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搜索、提取以及拆分和重组,将其整理、制作成适合教学实际的课件,如此一来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课堂容量,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授知识。
(二)合理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在线答疑促进交流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布置作业、线上讨论、在线答疑等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创新。教师要合理地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为师生、生生的互动提供合适的契机,既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伴共同探讨遇到的难题,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远程指导和在线答疑。
(三)运用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网络上包含着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新颖的数学学习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利用浏览器根据自己的需求从网上搜寻、查阅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下载、上传以及存储资源,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建立个人学习资源库,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运用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冲破教材的束缚,有效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使学生体会到网络学习的快乐。
(四)利用网络进行诊断评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诊断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诊断、调查以及当堂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开发出适合数学教学的评价程序,如进行学习测试的评价反馈系统、练习题库或者评价数据分析等,使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行为及成果进行评价,将所有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察觉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是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促进多方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基础和水平,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通过搜集教学资源、搭建交互平台、为学生在线答疑和诊断评价,使得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起来,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卫.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5):394-395.
[2]孙晓熙.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9(10):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