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的核心基础
1.1客观基础层次
客观性的基础主要针对学生对数学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度等。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掌握透彻,提升数学计算能力非常困难。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只是一味地增加学生的功课数量和次数,忽视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程度,学生的成绩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教师要注重客观基础层次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他们容易接受、记忆的授课方法,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主观基础层次
主观层次主要是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出发。学生主观能力包括找疑、发问、思路、解答等。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发问”非常考验学生的心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发问”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先发言奖励制,给予抢先发问的学生一些小奖品,或者减少课后作业量等手段,慢慢提高学生上课发问的主动性。
2提高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分析
2.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想算
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特性导致他们对于有趣、好玩和新奇事物的关注度更高,也显示出更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素材的选取过程中可赋予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以新的问题情境,将其改编为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身临其境,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学习中。
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小学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形象化的特点,其很难通过抽象的知识理论获得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可利用方格图、小棒等工具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为独立思考提供载体,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算理,进而再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亲身的动手操作来获取数学知识,使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理解计算背后蕴藏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90-9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9捆小棒(每捆10根),要拿走9根,可以怎样拿?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很自然地把其中1捆拆开,然后从10根里拿走9根,而且剩下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是81根。通过这次操作,让学生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然后再减,以此来启迪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的理解和认识。
2.3迁移类推,感悟算法
有学者曾提出最高超的教学技巧是教会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对迁移规律的运用,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其已有知识和经验所具有的积极影响,通过数学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各种计算方法进行联想串联,形成完整的算法知识链条和知识结构。
如在百以内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以两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问题引出,让学生借助二年级学习的不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从而推理出本节课的例题98+25,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得出得数123;正是这节课的连续进位加法,为随后“千以内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教学进行铺垫,并引导学生总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律。如此一来,使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计算方法。
2.4有效引领,择优为用
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来的方法,教师还应进行有意识的强化练习。教师在设计计算练习时,应尽量避免设计能使学生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的习题,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也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达到优化算法的教学目的。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优选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2.5科学改善计算教学内容
教师在日常备课和授课时,可以将数学计算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划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同一程度的数学教学内容,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掌握情况。但是,很多教师对自己教授的数学知识,是从主观角度考虑,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数与代数”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回顾曾经学习过的“数”都有哪些,以及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等。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印象。温故方可知新,教师在教学“数与代数”时,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从简单的概念、读法、大小,再到稍微复杂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又如,教师在教学“数的计算”一课时,由于学生笔算很薄弱,而心算很不错。此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实物诱导学生进行笔算的学习。如拿出两根红色的粉笔和三根白色的粉笔,问学生老师手里一共多少根粉笔?让学生拿着笔在纸上进行数的计算,慢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笔算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多元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对于小学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加强数学知识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能在有趣的学习中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技能,从而让学生从小喜欢计算、期待计算,最终达成灵活计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晓美.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31):P.247-247.
[2] 莫小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2):54-54.
[3] 祁惠春.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革新,2016(1).
[4] 毛海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能力[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