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现阶段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周磊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农业农村局,277700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管理管理形式,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开展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成本高,技术推广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
DOI:10.12721/ccn.2022.1576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化途径,可以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进行严格分析与探讨,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成本相对较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随之提升,农村的经济管理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创新。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信息化设备不全面,基础设备设施不完善。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购买的成本较大,大部分农村地区无法承担该项投入资金,导致经济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可以承担设备设施投入的部分农村会因为基础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运营而耗费大量资金,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极快,需要大额资金更换,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因为不了解操作方法、强行操作,不慎损坏等意外造成设备设施出现需要更换维修的状况,进一步加剧运行维修成本。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运维成本较高,不利于在大部分农村推广。另外,因为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大额的资金投入会使农村居民望而却步,并且无法立足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管理信息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未能全面推广。

(二)技术推广不足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渗透。农村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农村市场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极大,但是因为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并不畅通,传播手段相对落后单一。没有完善的信息流通渠道,导致农村信息传播缓慢,不能有效传递信息制约着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无法发展农村经济。并且农村地区极少专门推广信息技术,农村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自主学习,没有系统化、规模化推广,大部分的信息技术并没有被及时掌握,导致现有的信息技术无法满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变革创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的工作机会与发展机遇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弱,大部分都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农村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农村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相关信息化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无法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农民没有接触过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加上青壮年外出老人无法适应相对复杂的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信息化培训人员较少,综合导致了我国农村地区缺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无法大规模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导致农民所获取的实用性信息较少,专业人才匮乏,束缚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限制农村经济水平增加,导致大量人才外出务工,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方法与措施

(一)控制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相比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虽然农村的经济管理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创新[1]。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信息化设备不全面,基础设备设施不完善。农村经济能力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缺少基础设施和设备,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基本设施无法开展,而设备成本过高农民无法承担,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农民大规模订购设备,例如:开展专项探讨,基层政府与农民代表进行深切友好交流,协商降低成本的方法,政府专业人员为各村计算出每村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数量及产品型号,统一购买,这样在产品设备的可靠性上就无需担心。各村人民与政府代表一起研究降低设备成本方法,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意见建议。使基础的设备设施不仅安全、可靠,又物美、价廉,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农民又可以承受一定成本。在日常使用中农民会因为不了解具体操作方法强行操作,不慎损坏设备,造成设备设施出现需要更换维修的状况,进一步加大日常运行维修成本,为解决此问题,需要配备专门管理运营维护的人员,可以是政府在特定范围内设立也可以是特定范围内农民自己推选,这样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因为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所以要定期开展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宣传培训,开阔农民眼界,了解农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性。立足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管理信息化,产生大局意识,放开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全面推广运行。

(二)推广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生活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农村市场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极大[2]。但是原本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需要政府扶持以及自身努力发展经济创造收益,完善基础设施,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改善原本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传播手段相对落后单一的问题。完善的信息流通渠道,能够增快农村信息传播发展速度。有效传递信息推动着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会使得农村经济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积极在农村地区专门推广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大会,派专门人员为农民讲授信息技术,鼓励自主学习,加强专业培训,系统化、规模化的推广信息技术。定期培训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让农民及时掌握新技术,紧跟市场变化。扩大农村网络信息业务的建设范围,增加资金投入,政府积极扶持引导。必要时可以提供资金帮助和费用补贴。确保现有的信息技术满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变革创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三)培养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进步,城市的工作机会与发展机遇增加,出现大量的岗位,农村青壮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弱无法及时接受信息化专业知识,难以消化理解,只有少部分简单掌握信息技术,大部分都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农村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需要从根源处解决问题,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员,例如:大力扶持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特色项目,增加农村岗位数量。农村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信息化运行体系,缺少相关信息化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进行运营,缺少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指导的培训人员,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政府可以设立相关部门,大规模的对农民进行经济管理信息化培训,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增加农民获取的实用性信息的途径,利用传统电商与直播电商等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上升,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农村可接受专门信息化培训人员增加,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才能有逐步上升。

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农村经济需要紧跟市场潮流,大力发展经济管理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进步。为确保农村经济信息化的稳步进行,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与配合,加上农民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从而确保信息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现阶段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1):168-170.

[2]王瑞莲.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路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21(2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