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策略

郝义明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化峪初中 043200

摘要: 微课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先进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到各个领域中,使其更具创新力和生产力的一种发展新形态。教师将微课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为数学课堂带来新鲜感,让学生在互联网的引领下,收获充足的学习资源,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借助微课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了引领,帮助学生抓住了数学学习的线索。
关键词: 微课;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1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播信息化教学理念,带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数学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吸收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了助力。

一、微课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微课能够直观呈现知识点

微课本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某个特定知识点进行深度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再加上初中数学中包含大量空间类型的知识点,如果依靠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分析数学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依赖板书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例题,而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材料,从而使其更好地分析和讲解知识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微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中的趣味性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运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微课开发能力

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引路人,当前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微课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微课素材较为落后。而在收集微课教学素材时,许多教师只是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微课素材,由于每位教师的授课方式都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体验存在落差,学生无法完全适应微课中的教学风格,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此外,不同地区教材版本存在差异,微课中的案例也可能存在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微课教学的效果。

(二)微课的运用时机把握不准确

微课本身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微课教学能够体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存在过分依赖微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使用微课,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效率。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教学全程都在使用微课,没有考虑到微课的应用时机,一些可以用三言两语讲清楚的知识点,教师也选择用微课进行讲解,最终影响到教学进度。此外,在对微课应用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许多教师容易忽略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直接利用微课替代教师讲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得到反馈,导致微课教学流于形式。

三、巧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提前了解数学知识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前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导学案,提出相应的课前预习要求,并提供课前预习的微课材料,让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思考“勾股定理是什么?”“勾股定理的应用范围”等问题。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可以在教材和微课的帮助下提前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借助微课实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微课实施课堂导入,通过微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数学文化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故事往往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数学文化的相关素材,并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微课辅助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更具吸引力,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样以“勾股定理”相关知识为例。我国是研究和发现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直角三角形最早被称为“勾股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另一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与学生分享“商高定理”中关于勾股弦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微课创新教学方法

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微课的辅助作用,向学生展示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以此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抓住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互联网收集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深度思考。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位置与坐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点,并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以学校为中心的电子地图,并将电子地图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注所在城市的重要地标建筑,与学生共同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各个点,引导学生尝试用坐标表示自己的家庭住址。微课辅助下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微课组织合作探究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以微课为基础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在为学生播放一段微课素材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微课是承载课堂互动资源的重要形式,但是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探究素材,通过微课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围绕数据进行分组讨论。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分数情况,并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微课辅助下的合作探究活动更具针对性,可供学习的素材更丰富,学生能够在参与合作讨论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

学生在数学课堂探索中,了解了数学知识特点,知道了怎样借助微课的帮助来打开自己看世界的窗口,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学习心态,掌握数学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融入微课,是希望借助微课,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 章洁 .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实践 [J]. 情感读本,2018(36):32.

[2] 于庆华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研究 [J]. 情感读本,2018(37):87.

[3] 杨龙仙 . 核心素养视觉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J].高考,2018(6):231.

[4] 帅素华 .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 [J]. 高考,2018(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