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王敏

平利县老县九年制学校 725501

摘要: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学生自身的能力,把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并且依照一定的规律以每组3到5个人的方式把学生分为合作小组开始学习合作,并且进行分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属于各自的任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关键,在教学的学习中主要的地位应该要有应有的保证。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吸收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同一课上得到收获,并提高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来规定教学目标。

一、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背景

1.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面对的是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性的学生。基于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考虑,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迁就班级中能力较差的学生。这就会导致成绩较好或者中等的学生难以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少数教师则会重点关注班级中的“中等”和“优等”生,不顾剩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高速、高难度教学。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做到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便可以开展分层教学,以分层教学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2.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

分层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传统班级授课制度教学效果较弱的情况下,探寻新的有效授课方式是全体数学教师的愿望。在以往的教研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班级中的分层教学确实能够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从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来看,分层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但是依旧存在着教师需要分配时间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基于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目的,有效应用分层教学策略便成为可行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

(二)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能够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前文所述,每个班级中的学生必然会形成学习能力较强、中等、较弱等不同层次,而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在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中,学生不再混合在一个班级之中,而是先基于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态度,被教师分为多个层次。在分层之后,单个层次中的学生基本处于同样的能力区间。此时,教师再基于学生的能力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活动的速度与学生相契合,即教师能够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保证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吃饱”“吃好”。

2.能够落实差异教学教育理念

在教研探索期间,教师会将动态平衡策略以及差异教学教育理念应用在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之中。在差异理念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动态变化的,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变化对学生进行教学。当然,这一部分内容与分层教学内容相吻合。而在分层教学之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产生变化,即有的学生会在教师提供的优质教学活动中得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良性转变。当学生产生积极性的变化之后,原先的分组便不再适合该学生。此时,教师便需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分层,让学生能够带着更加饱满状态接受更合适的学习活动。如此,教师便能够有效利用好差异理念。

二、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状况与存在问题

(一) 分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分层教学虽然在理论上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却会拥有较多的问题。在现实中,全体学科都进行走班是不现实的,对学生的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消极作用。在部分学科甚至只有数学进行走班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开展走班便成为学校乃至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学校需要面对课时时间调整的问题,即学校需要基于年级,设定全年级共享的数学课程时间。这样的安排就需要学校拥有足够的教师,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中等能力层次的学生数量最多,其他层次学生较少。

(二)学生家长进行干预

在很多家长眼中,分层教学便是另类的重点班制度,所以出于“望子成龙”等考虑,家长会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分班情况,并对教师的分班情况进行干预。例如,许多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会被分配到能力中等的班级之中。当他们的家长了解情况后,便会请求将学生转移到“重点”班级中。家长对分层教学的误解往往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对家长和学生的讲解工作,避免学生、家长出现心理失衡等情况。

三、分层教学的提升策略与优化路径

(一)联合线上渠道,辅助落实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首先需要学校支持,构建专属于整个年级的数学教学时间,并给予学生较长的课前准备时间,以便学生能够在其他学科教师拖延下课、上厕所等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达到特定的教室。在解决校内教学时间安排的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建立线上的教学渠道,如基于分好的班级,建设微信群等渠道,或者建立一个共同的微信公众号。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将当天的作业、预习任务、课后复习资源等内容直接发送给班级上的学生或者上传到公众号中。如此,教师便可以借助线上渠道,弥补学生课后互动的问题。并且,线上环境的构建还能够与线下的教学相呼应,提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立电子档案,辅助教师开展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便可以使用Excel表格为班级中的学生制作相应的电子档案,以档案辅助开展互动。教师还可以将档案与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号,记录每次课堂上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的次数以及教师点名学生的次数,然后基于学生的主动互动次数对学生进行排名。教师可以基于表格排名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使班级中的学生拥有相同的参与课堂机会。并且,教师还可以将排名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对学生进行激励。除可直接展示给学生的互动次数档案之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进步档案,即教师在评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将学生的作业成绩按照正确率、工整程度等角度登记在表格中。然后,教师便可以基于这样的表格设计对单个学生的激励性评语,将评语在表格中备用,并在点名该学生时应用这些评语。如此,教师便可以借助各种类型的电子档案,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结束语

借助分层教学,每个层面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都得到了收获。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吸收能力,为每位学生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面对学生的年段特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来帮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6):175,-176.

[2]张民霞.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中旬,2012(3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