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三农问题与“社会分析小说”的得失——公私之间的高晓声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摘要: 高晓声观察并分析了从集体化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转型对于经济先发地区农民的辐射性影响,留下了学术研究与历史记载所难以触及的细枝末节,尽管其人物形象塑造略显单薄,并且缺乏展望未来的愿望和高度,但对于社会结构、组织方式与现实运行条分缕析的分析足以让他成为在公与私、个人追求与国家关照、社会关怀与审美自足之间颇具特色的存在。考察高晓声的个案,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社会主义中国初期以公代私举措对分散、孤立的小农经济的组织、动员和调控,到改革开放时代公私兼顾对于不符合经济实践的计划体制的调适和溢出于僵化制度的生产力的解放,再到市场经济全面到来之际暴露出来的个体化和私己观念对社会结构和人的精神面貌的负面影响。"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当下攸关利害的重大问题,重新返观高晓声及其创作,汲取其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未来文学书写农业、农村和农民辅以镜鉴,为勾勒与想象"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形象和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历史元叙述;制度变迁;公与私;经济人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