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莫颖华

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广东湛江,524100

摘要: 算是数学的基础,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计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改以后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计算方法,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习惯,确保学生通过有效的分析与思考,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计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针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计算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度不高

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常常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的灌输,而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1]。很多时候,教师并不会特意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来组织课堂,只是在教学有关概念和知识点的时候教学一些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方法。显然这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不够的,如此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

(二)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主体位置

素质教育改革下,教育行业一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彰显学生的主体位置,但是事实上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要求,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还是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而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若不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将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学生自行摸索、总结,因此,重视学生主体位置至关重要。

二、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得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确保学生顺利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知识,同时,教师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能更加充满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实物道具、故事情节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情节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思维能力的更好提升。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与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小兔子的视频动画,告诉学生们,森林里来了好多小兔子,让学生动动自己的小脑瓜与小手指,数一数,视频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动态的视频让小兔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在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知识规律

数学计算题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知识间的规律,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在进行引导思考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学生将精力与注意力都集中到知识上面以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确保学生在专注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中,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教师可以利用手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随机伸出几根手指,让学生快速说出再加几根手指就是5根。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对于5以内加法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回顾,接着教师就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动画,有四只气球,飞走了1只,还剩几只?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可以快速说出还有三只,接着教师又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5以内的减法计算题,请学生自己计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刚才这种计算方法是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减法,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来引出减法的概念,确保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减法的概念掌握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更好地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中的计算知识大多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要有效提升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答各种实际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场景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实际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计算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2]

例如,在学习《除法》时,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需要运用到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付钱都会用到小数除法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在班级开展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请学生把自己闲置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带来学校,在跳蚤市场上进行售卖,商品价钱由学生自己定价,学生一开始可能不知道怎样给商品进行定价,教师可以给一个商品定价,做出示范,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各种带小数的数字给商品定价,之后学生将定好价格的商品进行出售,学生之间互相买卖商品,将所学到的小数计算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商品买卖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了小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小数的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着教师再提出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跳蚤市场商的商品进行讲解,学生学习难度降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更高,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学生也能灵活的使用学到小数除法知识购买商品,解决各种实际生活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三、结论

总之,虽然计算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教师要针对小学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确保学生喜欢听且能够听进去,真正地理解和记住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总结思考、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12):78-79.

[2]闫俊.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9,16(3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