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往往具有一定抽象性,并且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正处在思维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分析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应该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合理运用绘本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在对绘本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一)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绘本。例如在教学“10的分解与组成”时,教师可以选择《鼓鼓和蛋蛋的梦想》这一绘本。由于此绘本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相符,故事中的几个情节都包含了数字的分解与组成知识,例如数石子让学生知道10可以分解为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即10可以分解为2+8、3+7、4+6等。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构建了数字组合的表象,懂得了数字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合而成。又如教学“分类与整理”时,教师可选择绘本《小鬼加布》,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厨具分类,进而让学生明白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分类的依据可由事物的特征或用途来决定。又如在学习长度时,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小熊的鱼娃娃》来辅助教学,该绘本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相符,通过绘本促使学生明白在没有量尺的时候,可以借助身体来测量长度,进而认识一些非标准性的长度单位,如步、度等。再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选择绘本《两条射线手牵手》,结合绘本画面中两条射线“牵手”后所形成的“∠”的图像,引导学生构建角的表象,从而充分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
(二)符合学生心理与兴趣
实施绘本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选择绘本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都喜欢小动物、童话故事等,教师可以选择带有童话色彩或主要角色为小动物的绘本来匹配相应的教学主题。例如在学习“平面图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图形星的怪样国王》来辅助教学,该绘本带有强烈的童话色彩,绘本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奇的童话图形王国中,通过阅读绘本,学生认识了各种图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可以选择《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来辅助教学,故事因宝石王冠的消失而展开,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进行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进而领悟数学中找规律的基本思想。
二、数学绘本的加工
(一)适当删减
如果教师选择的绘本内容较多,且部分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那么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删减,使绘本变得精简。在删减前,教师要明确此次教学的任务,确定好主线内容和核心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顺应教学要求,教师要尽量将部分情感内容保留下来,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在《鼓鼓和蛋蛋的梦想》这一绘本中,有些内容与“10的分解与组成”并无关联,教师可适当删减,可先将主人公蛋蛋与鼓鼓两个人物的介绍替换成一句话总结,然后将蛋蛋二次分羊的情节删掉,把蛋蛋首次分羊以及鼓鼓数石子的故事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经过删减的绘本内容不仅有效突出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有效增补
有的绘本内容过于简洁,篇幅较短且内容较为浅显,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和思考的动力。为此,教师应当对绘本内容进行适当增补。教师可依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或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绘本故事中增添有意义的问题串或提出建设性问题,又或者是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等等,进而增强绘本的可读性。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经历艰难险阻终于成功营救王子的故事。故事脉络清晰简单,教师将其应用于找规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绘本时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可在各个故事模块中增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走彩色路”模块中添加规律问题,在“找钥匙”中模块增加规律性情节提示等。通过有效的增补提高数学绘本的探究性,使绘本的数学特质凸显出来。
(三)绘本编创
有些绘本内容较为超前,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且知识经验有限,教师可适当对绘本内容重新编创,即以原绘本为背景进行二次创新,使情境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绘本《谁偷走了西瓜》将每一个立体图形看作成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脚印寻找小偷。图形通过翻转、跳等活动方式,表现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教师将此绘本应用于小学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可有助于学生学习平面图形。但其中的立体图形并不属于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这使得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出现困难。为此,教师可对内容进行适当的编创,例如仅留下图形家族中的长方体、正方形、球、圆柱。在家族的西瓜地中,小偷偷走了西瓜并留下长方形的脚印,大家根据线索找出小偷。此过程可帮助学生建立“面在体上”这一认知,同时在搜索中,学生发现还有一个圆形的脚印出现,通过推理可知小偷为圆柱。经过编创后的绘本,故事情节层层递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绘本教学,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效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运用绘本将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拓展他们的探究思维。通过解读绘本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洪瑶琪,周秋华.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活动中的价值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3):115-117.
[2]陈静,周娇.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19(05):19-21.
[3]李萍.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