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王磊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对全国大中小学校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各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停课不停学”等教学调整工作,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序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精神。随后教育部又相应出台了相对具体的指导意见,指导各高校在疫情期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但高校在线教学及会计在线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又在哪里?这需要我们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高校;会计教育;转型与;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59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地肆虐神州大地,根据“防控疫情延迟开学”的实际需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得益于近年来各种线上教学平台、教学辅助系统的推广,以及信息沟通软件的广泛应用,高校会计专业线上平台授课模式几乎全面覆盖。这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高校怎么上课的问题,也为克服传统教学形式中沟通不便利和知识传递不及时等弊端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的意义
如今企业发展对具备数据整合和处理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国家已经将大数据财务分析证书纳入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列。而在这种现实需求下,高校会计教育现状存在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相脱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平衡及行业拓展知识传授过于稀少等问题。上述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导致其难以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不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和行业眼光,导致其难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尤其在如今市场稳定扩张的趋势下,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企业会计不具备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难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基于上述问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具有充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现状
(一)高校教师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高等院校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自不必多说,但是由于部分新兴课程的创始时间不长,教学体系也尚且没有构成,导致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这一做法显然难以满足目前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极为契合。因此在企业开展智能化财务工作时,多数财务管理系统会配备此类现代化技术对工作的财务数据以及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与筛查。而高校学生作为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学生培养方向应该与会计行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提升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为市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各个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二)高校会计在线课程发展受限
名校依托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的教学水准以及充足的教育经费,在高校会计在线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占有领先优势,普通院校则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政府投资相对有限,很难支撑起会计在线教育课程的制作。并且在以往的高校会计在线教学课程建设中,大多数高校是以录播课为主,对于会计类专业性强的课程确支持度有限。疫情加速了高校会计在线教育的变革进程,使得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直播课、录播课与QQ、微信等线上交流软件各方面相结合,打破了高等会计在线教育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进程,但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再有会计教师在线课程成果认定困难等问题,各高校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打造高校会计类的金课、维持高校会计在线教育优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
(一)深入市场调研,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会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结合。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重要关联,自觉推动产教融合,以企业会计需求为指导,推进本校会计教育改革。如,高校可以设置会计专业市场调研小组,深入研究企业对会计人员所提出的要求,并据此制定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规划。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高校需要制定和完善与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删减旧知识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增设新技术、新科技类课程,如增设大数据课程、智能财税实训课程等,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的大数据应用技能。
(二)调整教学形式及内容
对现有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在教学形式上,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大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占比,将费时的讨论环节在线上完成,线下课堂专注于分享和知识讲解。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社会时事热点融入其中,让学生时刻保持对社会前沿问题的敏感度。而且教师需要根据现行的会计相关政策,实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与社会接轨。同时,教师应保持前沿的学术追踪,将新知识不断融入实际教学中去,如此不仅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社会不仅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去,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违反职业道德而被惩处的事件,采取真实案例讨论教学,让学生在大学时期就树立坚实的职业道德底线。
(三)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开展线上课程教学
对高校学生开展互联网教学共有两大优势,首先,相较于其他的学生,高校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意识,可以在缺少教师引导的环境中展开自主学习,而互联网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视频刚好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其次,相较于其他学段的学生,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裕,可以为高校学生开展线上互联网教学提供必要的时间条件。在二者的助力与加持之下,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环节的整体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在保证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时,财务智能化系统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后,自主对教学知识与实践步骤进行反复训练,才可以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保障。为此,高校专业教师可以将正式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为会计信息专业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浏览,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与自主复习效果,为课程教学预留充足的教学时间,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中为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结束语
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我校会计学专业实施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既遵循了国家教育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邹家林,舒敏.智能时代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商论,2020(17):203-205.
[2]李绮,邱玉莲.基于SECI模型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金课”建设[J].商业会计,2020(5):120-123,126.
[3]王爱国.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若干框架思考[J].商业会计,2020(10):4-8.
[4]姚鸟儿,曹无瑕.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48):10-14.
[5]姚宏志,解莉.以分类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