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邓超

摘要: 纵观市场经济现状,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自始至终贯穿现代企业的各个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从根本属性上来看,市场经济条件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无法规避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产业、新现象不断涌现,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DOI:10.12721/ccn.2022.1576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市场经济转型升级,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不能用传统的固定经济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且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为此,企业的长远发展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与管理创新这两个重要因素,选择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管理创新水平高的经济管理模式,通过分析与探索市场客观规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全面准确地分析市场情况,为经济管理模式的实现与效果最大化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

市场经济为我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利好,大型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元化趋势明显,这更需要现代化企业有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及更加灵活的应对方式。但这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层级多,组织结构复杂,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市场经济环境的调整和变化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及时预测市场变化,但调整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另外,对于大型企业的管理层而言,无法真实的掌握企业生产运营以及市场情况,对市场的风向变化判断不准确,因此错过了调整发展战略的最佳时机,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下降,管理出现问题。即便企业想改变组织结构,但因缺乏实践先例及改革的决心,最终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

1.2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时间晚,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健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大多借鉴国外先进企业。通过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一些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也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一些领域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而效仿其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时代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性,难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1.3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是其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更多的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质量上,所以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起着积极作用。在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关注点和认知仅仅是劳务方面,而人力资源自身的优势没有得以发挥,企业更没有用市场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力资源工作。最终将导致企业员工的自我发展与企业的发展难以实现统一,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样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仍旧过多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需求,福利待遇没有跟上,员工的归属感不强,企业无法留住人才,另外,激励制度的制定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但有的企业中激励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发挥激励机制的有效作用,制度的设置形同虚设,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较难提升。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2.1关注市场动态变化,灵活调整计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企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之前的推式转化为了拉式,即企业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对自身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生产运营与市场需求相符,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此经营模式下,企业要加强对上游供应市场价格及下游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关注,并进行相应的预测,据此来灵活的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模式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市场的适应性及组织的灵活性。如何提升组织的灵活性,可以从组织结构的部门分工协作上着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灵活性更多体现在信息的传递及共享效率上,比如市场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生产部门对采购和生产计划的调整是否及时,这些对于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内部资源消耗,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企业内部信息传输率的提高,完全可以由企业信息系统来实现,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多方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提高部门及业务之间的协调性,确保企业的运营生产更加高效。

2.2优化经济管理与发展理念

首先,企业需要及时转变现有的经济管理理念与发展理念,尤其是传统、落后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来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与经济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详细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足之处以及目前市场中的基本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创新与优化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条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确保经济管理模式与观念能够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相融合,充分发挥出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员工必须全面熟悉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将其规范贯彻于经营活动和管理的流程之中,确保企业在生产运营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在法律的监督与管理下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增强法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3加强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水平

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方面始终存在预防风险水平较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方面可能会面临的风险缺少详细的评估,认为只要能够保证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风险,在出现风险时,企业不知如何面对,从而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使得企业面临巨大损失。为此,企业在创新经营模式时应着重考虑经营风险防治管理水平的提高,正确意识到风险防范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完善,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得以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企业自身的真实情况,不断优化与创新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并提高风险防范、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化,及时总结企业正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从而使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从而达到经营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高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与实现[J].财富生活,2021(22):186-187.

[2]王久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21(25):76-78.

[3]才金凤.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J].中国市场,2021(19):50-51.